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语音编码技术 | 第9-17页 |
1.2.1 语音压缩编码的原理 | 第10-12页 |
1.2.1.1 语音产生的模型及其特征参数 | 第10-11页 |
1.2.1.2 语音可进行压缩的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1.2.2 语音编码方法的分类 | 第12-14页 |
1.2.3 语音编码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14-16页 |
1.2.4 语音编码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3 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 | 第17-21页 |
1.3.1 LPC-10声码器 | 第17-18页 |
1.3.2 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模型 | 第18-19页 |
1.3.3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声码器 | 第19-20页 |
1.3.4 原型波形插值(PWI) | 第20页 |
1.3.5 正弦模型 | 第20-21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FTR 1024A 2.4kbps Melp语音编解码系统 | 第22-47页 |
2.1 算法概述 | 第22-23页 |
2.2 语音分析和参数提取 | 第23-30页 |
2.2.1 高通滤波--滤去低频成分 | 第23-25页 |
2.2.2 整数基音周期(Pitch)的粗估算 | 第25页 |
2.2.3 子带的清浊判别 | 第25-26页 |
2.2.4 细基音计算过程 | 第26-27页 |
2.2.5 非周期型标志 | 第27页 |
2.2.6 线性预测(LP)分析和残差信号的计算 | 第27页 |
2.2.7 峰值计算 | 第27页 |
2.2.8 最终的基音周期计算 | 第27-29页 |
2.2.9 增益(gain)的计算 | 第29页 |
2.2.10 傅立叶幅度(fs_mag)的计算 | 第29-30页 |
2.3 参数量化 | 第30-33页 |
2.3.1 均匀量化器 | 第30页 |
2.3.2 线性预测系数(Lpc)的量化 | 第30-31页 |
2.3.3 基音周期(Pitch)的量化 | 第31页 |
2.3.4 增益(Gain)的量化 | 第31-32页 |
2.3.5 子带浊音强度(Bpvc)的量化 | 第32页 |
2.3.6 傅立叶幅度(Fs_Mag)量化 | 第32页 |
2.3.7 比特分配和纠错处理 | 第32-33页 |
2.4 解码器 | 第33-37页 |
2.4.1 参数解码和纠错处理 | 第33-34页 |
2.4.2 噪声衰减 | 第34页 |
2.4.3 参数插值 | 第34-35页 |
2.4.4 混合激励的形成 | 第35-36页 |
2.4.5 自适应谱增强 | 第36页 |
2.4.6 线性预测合成 | 第36页 |
2.4.7 增益调整 | 第36-37页 |
2.4.8 脉冲扩散 | 第37页 |
2.4.9 合成循环控制 | 第37页 |
2.5 MELP编解码系统中存在问题的部分改进 | 第37-46页 |
2.5.1 改进的基音周期运算模型 | 第37-40页 |
2.5.2 改进的LSF参数矢量量化方法 | 第40-45页 |
2.5.2.1 改用两级矢量量化 | 第42页 |
2.5.2.2 训练码本矢量集 | 第42-45页 |
2.5.2.3 不同的量化算法评价 | 第45页 |
2.5.3 对gain和fs_mag参数的分析 | 第45-46页 |
2.6 本章结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变速率的语音压缩算法 | 第47-72页 |
3.1 概述 | 第47-54页 |
3.1.1 已有的变帧速率算法原理 | 第47-51页 |
3.1.2 改进变速率语音压缩算法的前提描述 | 第51-54页 |
3.2 参数的帧间无条件插值算法 | 第54-57页 |
3.2.1 LPC参数的帧间相关和插值算法 | 第54-55页 |
3.2.2 增益Gain的帧间相关和插值算法 | 第55页 |
3.2.3 激励参数的帧间相关和插值算法 | 第55-57页 |
3.2.4 比特的分配 | 第57页 |
3.3 BD-VAD算法 | 第57-63页 |
3.3.1 G.729B静音压缩算法中的VAD算法 | 第57-59页 |
3.3.2 BD-VAD算法 | 第59-63页 |
3.4 基于频谱斜率的线性插值算法结构 | 第63-70页 |
3.4.1 特征频率跟踪 | 第63-67页 |
3.4.2 约束条件 | 第67-68页 |
3.4.3 参数插值算法 | 第68-70页 |
3.5 传输信道的考虑 | 第70-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77页 |
4.1 语音波形和语谱图 | 第72-76页 |
4.1.1 1.1Kbps匀速率插值算法 | 第72-74页 |
4.1.2 BD-VAD与VAD算法比较 | 第74-75页 |
4.1.3 超低速率的变速率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4.2 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5.1 论文期间完成的工作 | 第77-7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