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综合运输论文--管道运输论文--管道结构与设计论文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系统的强度模型及优化设计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言第10-27页
 1.1 形状记忆合金概述第10-13页
  1.1.1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第10页
  1.1.2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第10-13页
  1.1.3 形状记忆合金的种类第13页
  1.1.4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第13页
 1.2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的研究第13-17页
  1.2.1 单晶理论模型第14-15页
  1.2.2 数学模型第15页
  1.2.3 唯象理论模型第15-16页
  1.2.4 细观力学模型第16-17页
 1.3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第17-20页
  1.3.1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连接第17-18页
  1.3.2 管接头的分类第18-19页
  1.3.3 管接头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要求第19页
  1.3.4 管接头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5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强度模型研究第20页
 1.4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1 NiTiNb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第21页
  1.4.2 NiTiNb合金的相变滞后和回复率第21-22页
  1.4.3 NiTiNb合金的回复力第22-23页
  1.4.4 NiTiNb合金的拉伸形变行为第23-24页
  1.4.5 NiTiNb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第24页
  1.4.6 NiTiN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第24页
 1.5 选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7页
  1.5.1 选题目的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抗应力松弛性能研究第27-34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3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28-33页
  2.3.1 实验数据处理第28-30页
  2.3.2 相同初始应力下的应力松弛第30-32页
  2.3.3 相同温度下的应力松弛第32页
  2.3.4 NiTiNb的高温工作范围第32页
  2.3.5 NiTiNb与NiTiFe的松弛性能对比第32-33页
 2.4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的约束回复特性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2页
  3.3.1 低温预应变第35页
  3.3.2 自由回复第35-37页
  3.3.3 约束与可回复应变第37-39页
  3.3.4 约束过程中的回复力第39-42页
 3.4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系统强度的数学模型第44-56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NiTiNb管接头系统的结构分析及简化第44-46页
 4.3 管接头系统制备、使用过程的分析第46页
 4.4 管接头制备过程的数学模型第46-53页
  4.4.1 管接头扩径及室温装配过程第46页
  4.4.2 管接头的升温接触过程第46-47页
  4.4.3 管接头抱紧升温第47-52页
  4.4.4 过程降温过程第52-53页
 4.5 管接头系统使用过程中应力强度和抱紧力的计算第53-54页
  4.5.1 第一次热循环中抱紧力和应力强度的计算第53-54页
  4.5.2 一次热循环后抱紧力和应力强度的计算第54页
 4.6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NiTiNb管接头系统的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第56-65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强度模型的计算第56页
 5.3 模型参数第56-58页
 5.4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系统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第58-63页
  5.4.1 装配过程的抱紧力以及最大应力强度第58-63页
  5.4.2 使用过程中的抱紧力及最大应力强度第63页
 5.5 小节第63-65页
第六章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优化设计第65-74页
 6.1 引言第65页
 6.2 管接头系统几何尺寸对管接头强度的影响第65-69页
  6.2.1 管接头几何尺寸对抱紧力及最大应力强度的影响第65-68页
  6.2.2 厚管壁的管接头系统的抱紧力及最大应力强度第68-69页
 6.3 优化设计原则第69-70页
 6.4 优化设计及结果第70-73页
  6.4.1 优化方案1(r_B°=6mm)第70-72页
  6.4.2 优化方案2(r_R°=5.95mm)第72-73页
 6.5 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服务器的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
下一篇:宏观调控法基本范畴——宏观调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