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砷诱导细胞转化模型的建立 | 第19-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 结果 | 第22-26页 |
3. 讨论 | 第26-30页 |
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砷暴露对细胞GSH水平、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2-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2. 结果 | 第39-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部分 砷暴露对细胞硫氧还蛋白系统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2. 结果 | 第57-61页 |
3. 讨论 | 第61-63页 |
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部分 砷暴露对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4-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2. 结果 | 第69-76页 |
3. 讨论 | 第76-79页 |
4.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100页 |
综述一: 砷致癌机制研究——遗传毒性作用 | 第100-109页 |
综述二: 砷致癌机制研究——非遗传毒性作用 | 第10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简历 | 第119-127页 |
附 查新报告 | 第12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