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虫草属及其无性型研究进展 | 第9-26页 |
·虫草属的分类进展 | 第9-15页 |
·虫草属的建立及其发展 | 第9-13页 |
·虫草属与其他相近属的关系 | 第13-15页 |
·虫草属的种名录 | 第15页 |
·虫草属真菌在医药和昆虫生物防治中作用 | 第15-18页 |
·虫草属真菌在医药上的作用 | 第15-17页 |
·虫草属真菌在昆虫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 第17-18页 |
·虫草属无性型的研究 | 第18-22页 |
·有性型和无性型的概念 | 第18页 |
·无性型与有性型间的联系 | 第18-21页 |
·判断无性型的方法 | 第21-22页 |
·分子生物学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 | 第22-26页 |
·DNA指纹技术 | 第23-25页 |
·DNA序列在真菌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7-42页 |
·实验材料的采集,分离和收集 | 第27-3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 | 第32-33页 |
·DNA随机片段多态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序列测定方法 | 第38-41页 |
·微循环产孢 | 第41-4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2-138页 |
·冬虫夏草及其近似种的关系 | 第42-61页 |
·白马雪山冬虫夏草,阔孢虫草和甘肃虫草形态观察 | 第42-43页 |
·冬虫夏草模式观察和来自其他国家(不丹尼,泊尔)标本观察 | 第43-45页 |
·冬虫夏草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5-61页 |
·冬虫夏草随机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45-49页 |
·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ITS序列分析 | 第49-61页 |
·虫草属内种中间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61-75页 |
·虫草有性型和无性型的关系 | 第75-112页 |
·子囊孢子微循环产孢确定无型型 | 第75-81页 |
·冬虫夏草子囊孢子微循环产孢及其培养特征 | 第75-80页 |
·双梭孢虫草子囊孢子微循环产孢 | 第80-81页 |
·布氏虫草子囊孢子微循环产孢 | 第81页 |
·虫草有性型和无性型序列分析 | 第81-85页 |
·有性型和无性型RAPD分析 | 第85-97页 |
·冬虫夏草分离菌株RAPD分析 | 第85-97页 |
·部分虫草无性型RAPD分析 | 第97页 |
·虫草无性型限制性片段谱带分析 | 第97-112页 |
·部分虫草无性型限制性片段谱带分析 | 第97-108页 |
·古尼拟青霉,霍克斯拟青霉和霍克斯虫草限制性片段谱带分析 | 第108-112页 |
·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属真菌的关系 | 第112-138页 |
·虫草无性型与绿僵菌属部分真菌的关系 | 第112-122页 |
·虫草无性型与拟青霉属部分真菌的关系 | 第122-138页 |
5 新种描述(新记录) | 第138-163页 |
·茂兰虫草 | 第138-139页 |
·贵州虫草 | 第139-145页 |
·拟布里特班克虫草 | 第145-149页 |
·蜻蜓拟青霉 | 第149-152页 |
·蝉弯颈霉 | 第152-154页 |
·香棒弯颈霉 | 第154-158页 |
·双梭隔梭孢 | 第158-163页 |
6 讨论 | 第163-179页 |
·冬虫夏草与其形态特征相似种的关系 | 第163-166页 |
·虫草属内种间分子系统学关系 | 第166-167页 |
·何为冬虫夏草其无性型? | 第167-169页 |
·关于霍克斯虫草和古尼虫草及其它们的无性型 | 第169-173页 |
·其他几种虫草有性型和无性型的联系 | 第173-176页 |
·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属真菌的关系-绿僵菌种间分子系统学关系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