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 ·概述 | 第15-21页 |
| ·钨 | 第15-17页 |
| ·碳化钨 | 第17页 |
| ·钴 | 第17-20页 |
| ·硬质合金 | 第20-21页 |
| ·硬质合金的历史、分类、应用及发展 | 第21-27页 |
| ·硬质合金的历史概述及产业现状 | 第21-23页 |
| ·硬质合金的分类 | 第23-25页 |
| ·硬质合金的应用 | 第25-26页 |
| ·硬质合金的发展方向 | 第26-27页 |
| ·硬质合金服役条件下组织性能的研究 | 第27-31页 |
| ·疲劳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热作用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氧化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数值模拟在硬质合金上的应用 | 第30-31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分析测试手段 | 第33-42页 |
| ·研究路线 | 第33页 |
| ·实验合金的选取 | 第33-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 ·热震循环试验 | 第34页 |
| ·高温横向断裂强度的测定 | 第34-35页 |
| ·高温压缩疲劳试验 | 第35-36页 |
| ·高温冲击疲劳试验 | 第36页 |
| ·氧化增重试验 | 第36页 |
| ·断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36页 |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36-42页 |
| ·密度测量 | 第36-37页 |
| ·硬度测量 | 第37-38页 |
| ·断裂韧性测量 | 第38页 |
| ·冲击韧性测量 | 第38-39页 |
| ·横向断裂强度测量 | 第39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39-40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0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40-41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温度变化对钴基硬质合金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 第42-69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热力试验方案 | 第42-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 ·室温下所研究的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 | 第43-49页 |
| ·硬质合金的组织 | 第43-46页 |
| ·影响室温力学性能因素 | 第46-49页 |
| ·高温下硬质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 第49-52页 |
| ·温度对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 ·高温下弯曲断口 | 第51-52页 |
| ·热震循环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横向断裂强度 | 第52-53页 |
| ·断裂韧性 | 第53-54页 |
| ·维氏硬度 | 第54页 |
| ·热震下硬质合金的组织变化 | 第54-61页 |
| ·样品表面形貌 | 第54-55页 |
| ·SEM断口分析 | 第55-57页 |
| ·TEM组织分析 | 第57-59页 |
| ·热震循环条件下硬质合金性能变化机理分析 | 第59-61页 |
| ·热震循环条件下的硬质合金裂纹扩展速率测定 | 第61-67页 |
| ·缺口对热震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 第62-65页 |
| ·热震温差AT对热震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淬火介质对热震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热力交变作用下WC-12Co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第69-85页 |
| ·引言 | 第69-70页 |
| ·热力复合交变研究试验方案 | 第70-71页 |
| ·试验材料 | 第70页 |
| ·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 ·热力交变前后WC-12Co合金的硬度变化 | 第71-74页 |
| ·温度场对WC-12Co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加载载荷WC-12Co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 ·热力复合交变对WC-12Co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74-83页 |
| ·WC-12Co合金热力交变前后SEM分析 | 第74-77页 |
| ·WC-12Co合金热力交变后TEM分析 | 第77-80页 |
| ·热力复合交变条件下的裂纹扩展 | 第80-83页 |
| ·WC-12Co硬质合金的变形机理分析 | 第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调温、调频、调载冲击试验测试系统的研制 | 第85-97页 |
| ·引言 | 第85页 |
| ·硬质合金性能及寿命测试评估技术 | 第85-91页 |
| ·硬质合金性能寿命测试评估技术的现状 | 第85-86页 |
| ·硬质合金工具工作时的力学性质 | 第86-87页 |
| ·硬质合金冲击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 | 第87-91页 |
| ·测试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91-92页 |
| ·高温环境的实现 | 第91-92页 |
| ·观测与控制问题 | 第92页 |
| ·测试系统的构成 | 第92-95页 |
| ·加热及温控系统 | 第92-93页 |
| ·动力及传动系统 | 第93-94页 |
| ·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 第94-95页 |
| ·使用步骤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六章 冲击疲劳下WC-6Co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第97-110页 |
| ·引言 | 第97页 |
| ·冲击疲劳试验方案 | 第97-98页 |
| ·试验材料 | 第97-98页 |
| ·试验方法 | 第98页 |
| ·冲击疲劳下WC-6Co合金的性能与寿命 | 第98-105页 |
| ·冲击疲劳下WC-6Co合金的寿命 | 第98-102页 |
| ·冲击疲劳下WC-6Co合金的性能 | 第102-105页 |
| ·冲击疲劳下WC-6Co硬质合金的组织 | 第105-109页 |
| ·冲击疲劳下的SEM组织分析 | 第105-107页 |
| ·冲击疲劳下的TEM组织分析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七章 硬质合金的高温氧化 | 第110-124页 |
| ·引言 | 第110-112页 |
| ·金属的氧化 | 第110页 |
| ·合金的氧化 | 第110-111页 |
| ·硬质合金氧化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1-112页 |
|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112页 |
| ·试验材料 | 第112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2页 |
| ·氧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2-123页 |
| ·硬质合金氧化前后组织分析 | 第112-117页 |
| ·氧化热力学分析 | 第117-120页 |
| ·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120-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第八章 硬质合金材料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24-142页 |
| ·引言 | 第124页 |
| ·数值模拟技术在硬质合金断裂过程中的应用 | 第124-128页 |
| ·硬质合金材料的力学特性 | 第124-125页 |
| ·破坏模型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125-126页 |
| ·损伤力学在硬质合金材料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6-127页 |
| ·断裂过程的细观尺寸研究 | 第127-128页 |
| ·RFPA软件介绍及特点 | 第128-129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29-134页 |
| ·随机硬质相颗粒结构的确立 | 第129页 |
| ·单元格划分 | 第129-131页 |
| ·模型中基元的设定 | 第131-132页 |
| ·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 第132-134页 |
| ·运行平台 | 第134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134-141页 |
| ·颗粒体积百分数的影响 | 第134-137页 |
| ·硬质相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 ·硬质相颗粒大小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2-144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4页 |
| ·前景和展望 | 第144-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60页 |
| 致谢 | 第160-16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