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5页 |
·选题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基本概念和科尔伯格的团体公正法的理论渊源 | 第17-26页 |
·基本概念辨析 | 第17-21页 |
·科尔伯格的团体公正法的理论渊源 | 第21-26页 |
3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团体公正法的提出 | 第26-33页 |
·对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批判 | 第26-27页 |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思想内核 | 第27-30页 |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团体公正法的提出 | 第30-33页 |
4 团体公正法的概述 | 第33-44页 |
·团体公正法的基本内容 | 第33-37页 |
·团体公正法的评定 | 第37-41页 |
·团体公正法的代表实验 | 第41-44页 |
5 团体公正法的析评 | 第44-48页 |
·团体公正法与道德讨论法的比较 | 第44-45页 |
·团体公正法对道德教育的意义 | 第45-46页 |
·团体公正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46-48页 |
6 团体公正法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 第48-55页 |
·道德教育要与学生的个体道德认知相适应 | 第48-50页 |
·道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50-51页 |
·道德教育要注重发挥隐形课堂的作用 | 第51-52页 |
·道德教育要创新集体主义教育的模式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