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对杜诗的接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选题意义与价值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 | 第8-9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张问陶与杜甫人生际遇的相似性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强烈的身世认同感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相似的科举与仕宦经历 | 第13-18页 |
第二章 张问陶对杜甫思想内核的接受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儒家传统与狷狂气质的结合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民胞物与伟大情怀的再现 | 第20-22页 |
第三节 诗史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张问陶对杜诗创作的效法 | 第25-56页 |
第一节 对杜诗创作主张的认同 | 第27-30页 |
一、崇尚风雅 | 第27-28页 |
二、抒发真情 | 第28-29页 |
三、强调灵感与诗兴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对杜诗题材及内容的摄取 | 第30-36页 |
一、感时伤世政治诗对时局民生的关注 | 第30-32页 |
二、悯人时世咏怀诗对下层人民的友爱 | 第32-34页 |
三、闲适交游题赠诗对亲人朋友的挂念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对杜诗创作意象的心仪 | 第36-39页 |
一、栈道剑阁意象 | 第36-38页 |
二、长峡川江意象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对杜诗艺术特色的张扬 | 第39-56页 |
一、比兴手法的继承 | 第39-41页 |
二、选取典型 | 第41-42页 |
三、主客体的和谐与交融 | 第42-44页 |
四、点化艺术 | 第4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