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站定位的伪目标动态可行域约束法
表目录 | 第1-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概述 | 第14页 |
·主要的单站定位技术 | 第14-18页 |
·蜂窝网中的单站定位技术 | 第14-17页 |
·无源定位中的单站定位技术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蜂窝网中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基于散射体信息定位算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非视距传播模型和双参数法 | 第24-38页 |
·非视距传播模型 | 第24-28页 |
·双参数法 | 第28-37页 |
·双参数法的定位原理 | 第28-33页 |
·双参数法的可观测条件 | 第33-34页 |
·双参数法的仿真分析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伪目标动态可行域约束法 | 第38-46页 |
·单站定位技术面临的问题 | 第38-39页 |
·伪目标动态可行域约束法 | 第39-44页 |
·NLOS 误差分布模型参数估计 | 第41-42页 |
·真实目标位置可行域构造 | 第42-44页 |
·观测站最优路径规划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真实目标位置可行域构造 | 第46-56页 |
·真实目标位置可行域构造 | 第46-52页 |
·角度约束法 | 第48-51页 |
·分布约束法 | 第51-52页 |
·伪目标定位估计 | 第52-55页 |
·单次测量定位 | 第53-54页 |
·多次测量定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观测站最优路径规划研究 | 第56-76页 |
·基于可行域面积收敛最大化的路径规划算法 | 第56-68页 |
·算法模型 | 第57-58页 |
·算法原理 | 第58-66页 |
·算法仿真 | 第66-68页 |
·基于GDOP 最小化的路径规划算法 | 第68-74页 |
·GDOP 介绍 | 第69-70页 |
·GDOP 计算方法 | 第70-72页 |
·算法原理 | 第72页 |
·算法仿真 | 第72-74页 |
·两种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的比较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关键参数估计 | 第76-100页 |
·伪目标特征参数估计 | 第76-80页 |
·伪目标来波方向角估计 | 第76-77页 |
·伪目标数目估计 | 第77页 |
·伪目标来波方向角变化率估计 | 第77-80页 |
·散射区半径估计 | 第80-97页 |
·算法原理 | 第80-88页 |
·算法模型 | 第88-93页 |
·算法仿真 | 第93-97页 |
·最优化求解 | 第97-99页 |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97页 |
·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伪目标动态可行域约束法性能分析 | 第100-108页 |
·伪目标位置估计的克拉美罗界 | 第100-103页 |
·CRLB 推导 | 第100-102页 |
·仿真分析 | 第102-103页 |
·可行域范围的准确度 | 第103-107页 |
·角度约束法准确度分析 | 第104-105页 |
·分布约束法准确度分析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束语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