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一、引言 | 第6-9页 |
(一) 选题意义与目的 | 第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6-9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6-8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城市竞争力提出的背景分析 | 第9-14页 |
(一) 城市竞争驱动力 | 第9-10页 |
(二) 转型与城市竞争力 | 第10-11页 |
(三) 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乌鲁木齐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2-14页 |
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中国特色 | 第14-24页 |
(一) 关于竞争力的一般理论阐述 | 第14-20页 |
1、当代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各种学说 | 第14-17页 |
2.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其它观点 | 第17-20页 |
(二)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 第20-21页 |
(三) 集聚和扩散功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本质体现 | 第21-23页 |
1、集聚功能 | 第21-22页 |
2、扩散功能 | 第22-23页 |
(四)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特色 | 第23-24页 |
四、比较的基本思路 | 第24-28页 |
(一) 指标的设置 | 第24-26页 |
(二) 数据处理与计量 | 第26-27页 |
1、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 | 第26页 |
2、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方法 | 第26-27页 |
(三) 城市的选择 | 第27页 |
(四) 比较的目的 | 第27-28页 |
五、比较的结果和分析 | 第28-36页 |
(一) 十二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序及分析 | 第28-30页 |
(二) 对乌鲁木齐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 第30-34页 |
1、综合竞争力指数分析 | 第30页 |
2、增长指数分析 | 第30-31页 |
3、规模指数分析 | 第31-32页 |
4、效率指数分析 | 第32页 |
5、效益指数分析 | 第32-33页 |
6、结构指数分析 | 第33-34页 |
7、质量指数分析 | 第34页 |
(三) 造成乌鲁木齐当前城市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 第34-36页 |
(四) 要提高乌鲁木齐的城市竞争力,须解决以下问题 | 第36页 |
六、提高乌鲁木齐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 第36-42页 |
(一) 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以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 | 第37-39页 |
1、夯实产业基础,支撑产业发展 | 第37页 |
2、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 | 第37-38页 |
3、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 | 第38页 |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38页 |
5、进一步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第38-39页 |
6、全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 第39页 |
(二) 拓展城市空间,增强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的综合承载力 | 第39-40页 |
(三) 培育城市精神,提升以文化,环境为根基的城市凝聚力 | 第40-41页 |
(四) 转变政府职能 | 第41页 |
(五) 支持创新创造,努力培育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