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者权利的经济法保护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思路与方法 | 第9页 |
·文章结构 | 第9-11页 |
第2章 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消费者问题日益突出 | 第11-13页 |
·传统的消费者问题 | 第11-12页 |
·新型消费带来的新问题 | 第12-13页 |
·消费者问题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不同观点 | 第13页 |
·消费者问题的原因 | 第13-15页 |
·以经济法调整消费法律关系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第3章 以经济法调整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正当性 | 第16-30页 |
·消费行为的经济法属性 | 第16-18页 |
·消费的定义 | 第16页 |
·消费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消费行为与相近行为的比较 | 第17-18页 |
·消费行为具有经济法属性 | 第18页 |
·消费者的经济法主体地位 | 第18-23页 |
·消费者概念的厘清 | 第18-21页 |
·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 | 第21-22页 |
·财产权人→购买者→消费者的逻辑演进 | 第22-23页 |
·消费者具有经济法主体地位 | 第23页 |
·消费者保护法的经济法属性 | 第23-30页 |
·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背景 | 第23-25页 |
·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方式 | 第25-26页 |
·消费者保护法的责任形式 | 第26-27页 |
·消费者保护法的归责原则 | 第27-28页 |
·以消费者权利保护为目的的其他经济法子法 | 第28-30页 |
第4章 消费者权利的经济法解读 | 第30-35页 |
·消费者权利概述 | 第30页 |
·消费者权利的概念 | 第30页 |
·消费者权利的提出和确定 | 第30页 |
·我国现行法定消费者权利分析 | 第30-31页 |
·我国法定消费者权利的性质 | 第30-31页 |
·消费者组织支持起诉权 | 第31页 |
·消费权概念的提出 | 第31-33页 |
·消费权提出的原因 | 第31-32页 |
·消费权的经济法属性 | 第32页 |
·消费权存在的合理性 | 第32-33页 |
·消费权的含义和特点 | 第33-35页 |
·消费权的含义 | 第33页 |
·消费权的特点 | 第33-35页 |
第5章 消费者权利的经济法保护路径 | 第35-41页 |
·立法体系完善及内容调整 | 第35-36页 |
·完善消费者保护法的体系 | 第35-36页 |
·调整消费者保护法的内容 | 第36页 |
·责任性质及诉讼模式的选择 | 第36-38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确立 | 第36-37页 |
·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 第37-38页 |
·消费者组织的定位及职能完善 | 第38-41页 |
·消费者协会的性质定位 | 第38-39页 |
·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完善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