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赤峰市玉米种植户农业信息获取及满意度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相关文献第14-18页
        1.2.2 文献述评第18页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第18页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第18页
        1.3.2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1-27页
    2.1 基本概念第21-24页
        2.1.1 农业信息第21-24页
        2.1.2 农业信息服务第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7页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4-25页
        2.2.2 有效需求及信息搜寻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分析第27-33页
    3.1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概况第27-28页
        3.1.1 赤峰市粮食产量分析第27页
        3.1.2 赤峰市玉米产量分析第27-28页
    3.2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第28-29页
        3.2.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第28-29页
        3.2.2 气候条件第29页
    3.3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第29-33页
        3.3.1 赤峰市宏观经济发展概况第29-30页
        3.3.2 赤峰市三次产业发展概况第30-31页
        3.3.3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环境第31页
        3.3.4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科技装备环境第31-32页
        3.3.5 赤峰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第32-33页
第四章 赤峰市玉米种植户农业信息获取情况描述性分析第33-49页
    4.1 农户基本情况第33-37页
        4.1.1 数据来源第33-34页
        4.1.2 受访者个体特征统计分析第34-35页
        4.1.3 受访者家庭特征统计分析第35-36页
        4.1.4 受访者家庭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统计分析第36-37页
    4.2 农户农业信息获取情况第37-47页
        4.2.1 农户农业信息获取程度第38-40页
        4.2.2 农户农业信息获取方式第40-43页
        4.2.3 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来源第43-45页
        4.2.4 农户农业信息获取满意度第45-47页
    4.3 赤峰市农业信息服务存在问题第47-49页
        4.3.1 农业信息服务供给力度不足、针对性不强第47页
        4.3.2 农业信息服务方式有待继续创新完善第47页
        4.3.3 亟需扶持和培育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第47-48页
        4.3.4 信息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第48-49页
第五章 赤峰市玉米种植户农业信息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9-54页
    5.1 模型构建第49页
    5.2 变量选取第49-50页
    5.3 模型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第六章 结论及赤峰市农业信息服务改进的对策建议第54-56页
    6.1 主要结论第54页
    6.2 赤峰市农业信息服务改进的对策建议第54-56页
        6.2.1 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公共建设第54页
        6.2.2 创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提高农户农业信息服务采纳率第54-55页
        6.2.3 积极扶持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构建网络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第55页
        6.2.4 加大农户教育和专项培训力度,提高农户信息服务获取能力第55页
        6.2.5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推动农户规模化经营,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 内蒙古赤峰市粮食作物种植户农业信息需求及获取情况调研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西传统木构民居宜居性评价与改造研究 ——以大茅坡营村为例
下一篇:某高压涡轮盘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