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4页 |
(一) 患者来源 | 第14页 |
(二)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三)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14页 |
二、试剂和仪器 | 第14-15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二)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 临床设计 | 第15页 |
(二) 标本收集 | 第15页 |
(三) FT3 的测定 | 第15-16页 |
(四) FT4 的测定 | 第16页 |
(五) TSH 的测定 | 第16-17页 |
(六) 血清β-EP 的检测 | 第17-18页 |
(七) 血清IL-6 测定 | 第18页 |
四、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结果 | 第19-24页 |
一、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19页 |
二、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的比较 | 第19-20页 |
三、两组间APAGHE Ⅱ评分的比较 | 第20页 |
四、两组间血清FT3、FT4、TSH 的比较 | 第20-21页 |
五、两组间血清β-EP 的比较 | 第21页 |
六、两组间血清IL-6 的比较 | 第21页 |
七、血清FT3 水平与APAGHE Ⅱ评分的相关分析 | 第21-22页 |
八、治疗前后两组中医四证型APAGHE Ⅱ评分的比较 | 第22页 |
九、各因子与四证型的相关性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50页 |
一、甲状腺轴概述及在危重症中的意义 | 第24-29页 |
(一) 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机制 | 第24-26页 |
(二) 甲状腺轴在危重症中的发病机制 | 第26-27页 |
(三) 甲状腺轴功能异常与危重症 | 第27-29页 |
二、β-EP 概述及在危重症中的意义 | 第29-32页 |
(一) β-EP 概述 | 第29-30页 |
(二) β-EP 在危重症中的发病机制 | 第30页 |
(三) β-EP 在危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 第30-32页 |
三、IL-6 概述及在危重症中的意义 | 第32-35页 |
(一) IL-6 概述 | 第32-33页 |
(二) 危重症时的异常机制 | 第33-34页 |
(三) IL-6 与危重症 | 第34-35页 |
四、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一) 高血糖与免疫功能 | 第35-36页 |
(二) 高血糖与炎症因子 | 第36页 |
(三) 高血糖与氧化应激 | 第36-37页 |
(四) 高血糖与心血管系统 | 第37页 |
(五) 高血糖与内皮功能障碍 | 第37页 |
五、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危重症 | 第37-42页 |
(一) 危重症中高血糖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 第37-38页 |
(二) 危重症中高血糖的危害 | 第38-39页 |
(三)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含义 | 第39页 |
(四)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影响 | 第39-42页 |
六、中医药学对MODS 的认识及辨证分型研究 | 第42-45页 |
(一) 中医对MODS 认识概述 | 第42-43页 |
(二) 病因病机探讨 | 第43-44页 |
(三) MODS 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 第44-45页 |
七、高血糖危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 第45-47页 |
八、胰岛素强化治疗与甲状腺轴、β-EP、IL-6 | 第47-48页 |
九、小结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查新报告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