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管制空域信号覆盖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名词解释 | 第8-10页 |
| ·空域 | 第8页 |
| ·管制空域 | 第8-9页 |
| ·航路 | 第9页 |
| ·飞行情报区 | 第9页 |
| ·基站 | 第9页 |
| ·甚高频通信系统 | 第9页 |
| ·一、二次雷达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工作和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2 相关技术和理论 | 第14-24页 |
| ·视距传播理论 | 第14-18页 |
| ·视距传播 | 第14页 |
| ·场强的计算 | 第14-15页 |
| ·视线距离 | 第15页 |
| ·地物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 | 第15-17页 |
| ·地球突起 | 第17页 |
| ·低空大气对电波的折射影响 | 第17-18页 |
| ·GIS系统 | 第18-24页 |
| ·图层、元素 | 第18页 |
| ·地理坐标系 | 第18-19页 |
| ·等高线 | 第19-20页 |
| ·Shape文件 | 第20页 |
| ·GIS的开发模式 | 第20-21页 |
| ·组件式GIS | 第21-22页 |
| ·ArcGIS Engine简介 | 第22页 |
| ·ArcObjects命名空间 | 第22-24页 |
| 3 核心算法分析 | 第24-31页 |
| ·信号的覆盖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 ·基本问题的解 | 第26页 |
| ·零度角的最远覆盖距离 | 第26-30页 |
| ·X度角的最远覆盖距离 | 第30-31页 |
| 4 信号覆盖评估系统 | 第31-45页 |
| ·系统的主要用例 | 第31-32页 |
| ·用例1数字地图的导入、导出 | 第31页 |
| ·用例2设备信号覆盖的参数设定 | 第31-32页 |
| ·用例3覆盖区域的计算 | 第32页 |
| ·用例4覆盖区域的计算结果的附加分析 | 第32页 |
| ·信号覆盖系统的运行环境、核心结构、类说明 | 第32-34页 |
| ·前端应用模块 | 第33页 |
| ·系统调度模块 | 第33页 |
| ·GIS数字地图读、写子模块 | 第33页 |
| ·日志子模块 | 第33-34页 |
| ·计算子模块 | 第34页 |
| ·主要算法的实现 | 第34-39页 |
| ·障碍点的获取 | 第34-35页 |
| ·障碍点的角度归属 | 第35-36页 |
| ·障碍点的高度修正 | 第36-37页 |
| ·大地坐标系下两点的球面距离计算 | 第37-38页 |
| ·连接覆盖等值线 | 第38-39页 |
| ·信号覆盖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39-45页 |
| ·参数设置 | 第39-43页 |
| ·覆盖计算 | 第43-44页 |
| ·结果输出 | 第44-45页 |
| 5 系统运行评估 | 第45-46页 |
| 6 结论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