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可用性视角的手机微博采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实践背景第9页
     ·学术背景第9-10页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论文结构第11-13页
2 文献回顾第13-21页
   ·可用性研究回顾第13-15页
     ·可用性研究回顾第13页
     ·移动系统的可用性第13-14页
     ·移动系统可用性的测量方法第14-15页
   ·微博研究回顾第15-17页
     ·微博发展概述第15-16页
     ·国内外微博研究文献回顾第16-17页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研究回顾第17-21页
3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第21-31页
   ·手机微博的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第21-25页
     ·手机特征第21-22页
     ·手机微博特征第22-23页
     ·移动互联网特征第23页
     ·可用性的测量维度第23-25页
   ·任务特征第25-26页
     ·复杂性第25-26页
     ·即时性第26页
     ·随时访问性第26页
     ·互动性第26页
   ·个人特征第26-28页
     ·使用经验第27页
     ·自我效能第27-28页
   ·任务技术匹配度第28页
   ·研究模型第28-31页
4 研究方法第31-37页
   ·问卷设计第31-32页
     ·问卷开发第31-32页
     ·问卷构成第32页
   ·数据收集第32-33页
   ·样本描述第33-37页
5 数据分析第37-49页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7-43页
     ·信度分析第37-40页
     ·效度分析第40-43页
   ·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第43-45页
   ·实证结果讨论第45-47页
     ·手机微博可用性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第45-46页
     ·任务技术匹配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第46-47页
     ·手机微博使用意向的分析与讨论第47页
   ·智能手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第47-49页
6 研究总结第49-54页
   ·主要结论第49-50页
   ·主要创新点第50页
   ·学术启示和实践启示第50-52页
     ·学术启示第50-51页
     ·实践启示第51-52页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方向第52-54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52页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A 手机微博采纳研究调查问卷第58-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ET的健康调查问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P2CP原理的视频加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