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6页 |
1.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 第11-19页 |
·对病名的认识 | 第11-12页 |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3-19页 |
2.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 第19-26页 |
·发病机理 | 第19-21页 |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第21-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3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6-29页 |
受试者选择 | 第26-29页 |
2. 临床资料 | 第29-30页 |
·受试者来源 | 第29-30页 |
·入选病例情况 | 第30页 |
3. 方法 | 第30-32页 |
·治疗组 | 第30页 |
·对照组 | 第30页 |
·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 | 第30页 |
·疗程 | 第30-31页 |
·观测指标 | 第31页 |
·疗效判定指标 | 第31-32页 |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32页 |
4、结果 | 第32-39页 |
·一般情况 | 第32页 |
·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SLEDAI的变化情况 | 第33页 |
·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 第33页 |
·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 第33-35页 |
·检测指标的变化 | 第35-39页 |
5、讨论 | 第39-46页 |
·SLE瘀热痹阻证的基本病机 | 第39-40页 |
·凉血化瘀是SLE的基本治则 | 第40-41页 |
·主方及方药分析 | 第41-44页 |
·凉血化瘀法治疗SLE瘀热痹阻证的疗效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