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新巴尔虎左旗牧区经济现代化道路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导论第7-12页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7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7-10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0页
 四、本研究创新之处第10-12页
第一章 新左旗的历史变迁第12-24页
 第一节 概况第12-14页
  一、政区人口概况第12页
  二、自然地理状况第12-13页
  三、经济发展状况第13-14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今新左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14-21页
  一、相对滞后期第14-15页
  二、艰难推进期第15-19页
  三、转型加速期第19-21页
 第三节 新左旗典型的牧区特征第21-24页
  一、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第21页
  二、人均收入较高,贫困人口比重大第21-22页
  三、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第22页
  四、生态地位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第22-23页
  五、地处边境,对外开放优势明显第23-24页
第二章 新左旗牧区经济现代化的背景和条件第24-35页
 第一节 牧区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认识第24-27页
  一、牧区现代化内涵第24页
  二、牧区现代化目标第24-25页
  三、牧区经济现代化道路选择第25-27页
 第二节 牧区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第27-29页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核心内容第27页
  二、破解“三牧”难题的客观要求第27-28页
  三、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保证第28-29页
  四、促进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第29页
 第三节 牧区经济现代化的有利条件第29-35页
  一、良好的资源享赋为实现牧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第29-32页
  二、宏观形势的变化为推进牧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第32-33页
  三、主动的战略调整为加速牧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第33-35页
第三章 新左旗牧区经济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第35-41页
 第一节 “三牧”问题严峻第35-38页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滞后第35-36页
  二、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经济转型困难第36-37页
  三、牧民收入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第37-38页
 第二节 生态问题突出第38-39页
  一、草原沙化退化趋势明显第38页
  二、牧民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第38-39页
 第三节 牧区发展政策泛化第39-41页
  一、一般农村政策忽视了牧区的特殊性第39页
  二、政策差异性不明显而影响政策的有效性第39-41页
第四章 新左旗牧区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路径第41-62页
 第一节 “三化互动”破解“三牧”难题第41-52页
  一、以工业化拉动牧区经济现代化第42-46页
  二、以产业化推动畜牧业经济转型第46-48页
  三、以城镇化带动牧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第48-50页
  四、“三化互动”导引牧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第50-52页
 第二节 “二力合一”科学建设牧区现代化第52-56页
  一、加大政府投入是加快牧区现代化进程的前提第52-54页
  二、发挥牧民主体性作用建设新牧区第54-55页
  三、地区资源有效配置形成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第55-56页
 第三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第56-62页
  一、注重生态保护是牧区发展的特殊任务第56-57页
  二、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推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57-60页
  三、“美丽与发展双赢”是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基层政府管理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坝固镇为例
下一篇: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