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类胡萝卜素概述 | 第12-16页 |
·类胡萝卜素的组成结构与理化特性 | 第12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与分子调控机制 | 第12-15页 |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培育高类胡萝卜素油菜新品种的意义 | 第16-17页 |
·高类胡萝卜素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7-20页 |
·高类胡萝卜油菜种质资源的挖掘 | 第17页 |
·油菜类胡萝卜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植物类胡萝卜素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油菜种子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优化与改进——超声波法 | 第21-32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油菜种子中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光谱及最佳光谱波长的选择 | 第23-24页 |
·萃取剂体积比的选择 | 第24页 |
·料液比及提取次数的选择 | 第24页 |
·超声波提取时间的确定 | 第24-25页 |
·超声波频率和功率的选择 | 第25-26页 |
·超声波与摇床对比实验 | 第26-29页 |
·传统摇床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的重复性检验 | 第29-3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0-32页 |
·油菜种子中类胡萝卜素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超声波提取和普通摇床提取的效果比较 | 第30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油菜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的HPLC分析 | 第32-40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标准品光谱图 | 第33-34页 |
·三大类型油菜种子类胡萝卜素组成特征 | 第34-39页 |
·HPLC法与超声波法测定油菜种子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油菜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PD53 的克隆与分析 | 第40-60页 |
·前言 | 第4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植物材料预处理和菌株 | 第41页 |
·总RNA提取、cDNA 合成与总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油菜 PSY 基因和 PDS3 基因 CDS 序列的电子克隆 | 第42-43页 |
·全长cDNA的克隆 | 第43-45页 |
·全长DNA的克隆 | 第45页 |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9页 |
·CDS序列电子克隆结果及其检验 | 第45-50页 |
·油菜 PSY 基因和 PDS3 基因的全长 DNA 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油菜 PSY、PDS3 基因 cDNA 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结构的分析 | 第52-56页 |
·氨基酸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56-5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