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产业内垂直分工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的视角和中国的实证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图表目录第8-10页
1 绪论第10-25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1-16页
   ·现实意义第16-17页
   ·主要创新点第17-23页
   ·主要不足第23-24页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4-25页
2 国际分工方式及其演变历程第25-41页
   ·产业划分第25-28页
   ·产业间分工第28-32页
   ·产业内水平分工第32-37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第37-40页
   ·小结第40-41页
3 产业内垂直分工的定义、特点及存在的基础第41-58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的定义第41-47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的主要特点第47-50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存在的基础第50-57页
   ·小结第57-58页
4 完全竞争、同质性产品与产业内垂直分工——一个扩大的动态李嘉图产业内垂直分工模型第58-82页
   ·完全竞争市场和基本假设前提第58-59页
   ·封闭经济下的生产第59-63页
   ·无产业内垂直分工的开放经济下的生产第63-67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第67-80页
   ·小结第80-82页
5 不完全竞争、差别化产品与产业内垂直分工——一个扩大的动态张伯伦产业内垂直分工模型第82-106页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差别化产品第82-84页
   ·模型的基本框架第84-88页
   ·短期均衡第88-94页
   ·短期非均衡第94-101页
   ·长期动态均衡第101-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6 产业内垂直分工对全球产业发展的影响第106-125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与全球产业发展第106-112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第112-119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第119-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7 产业内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第125-149页
   ·产业内垂直分工计量方法第125-130页
   ·中国产业内垂直分工比重变化情况第130-136页
   ·中国产业内垂直分工比重上升的原因第136-142页
   ·控制中国产业内垂直分工比重上升的主要措施第142-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8 产业内垂直分工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案例——东莞模式第149-165页
   ·改革开放后东莞产业发展历程第149-151页
   ·东莞产业的主要特征第151-155页
   ·东莞的产业危机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第155-159页
   ·东莞模式的主要出路第159-164页
   ·小结第164-165页
9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65-168页
   ·主要结论第165-166页
   ·研究展望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3页
附录第183-186页
注释第186-190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190-191页
后记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审计服务多样化对经营战略与绩效影响之研究
下一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