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 第11-20页 |
1 中医学对DOR的研究 | 第11-14页 |
·古代文献 | 第11页 |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中医治疗 | 第12-14页 |
2 西医对DOR的研究 | 第14-19页 |
·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基因学进展 | 第15-16页 |
·评估及治疗 | 第16-19页 |
3 结论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治疗方法 | 第21页 |
·观测指标 | 第21-22页 |
·疗效标准 | 第22-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页 |
·资料统计 | 第23-25页 |
2 结果 | 第25-31页 |
·临床疗效 | 第25页 |
·治疗前后月经变化情况 | 第25-27页 |
·激素水平 | 第27-28页 |
·症状积分 | 第28-31页 |
3 结论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3-38页 |
1 理论分析 | 第33-35页 |
·本课题对研究DOR的现实意义 | 第33-34页 |
·补肾调周法是治疗DOR的有效途径 | 第34-35页 |
2 补肾调周法的组方分析 | 第35-36页 |
3 作用机理探讨 | 第36页 |
4 疗效分析 | 第36-37页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