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 第10页 |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0-12页 |
2 增长极理论及相关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回顾 | 第12-24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2-15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15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15-17页 |
·区域循环累积因果模型 | 第17-18页 |
·不平衡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倒“U”模型 | 第19页 |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第19-21页 |
·对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归纳梳理以及其对北部新区指导意义的分析 | 第21-24页 |
·增长极的概念及内涵 | 第21页 |
·增长极的特征及功能 | 第21-22页 |
·增长极形成的条件及途径 | 第22页 |
·增长极理论对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指导意义 | 第22-24页 |
3 北部新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4-31页 |
·北部新区的建立及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北部新区的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征地完成幅员面积的九成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 | 第26页 |
·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核心增长极作用初步显现 | 第26-27页 |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资和内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 第27-28页 |
·现代产业基地的地位初步奠定 | 第28-29页 |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都市风貌已现雏形 | 第29-30页 |
·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第30-31页 |
4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SWOT 分析 | 第31-42页 |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内部优势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区位优势 | 第31-32页 |
·物流优势 | 第32-33页 |
·政策优势 | 第33页 |
·投资环境优势 | 第33-34页 |
·产业基础优势 | 第34-35页 |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内部劣势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工业产业结构过于倚重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失衡 | 第35页 |
·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 第35页 |
·现有工业用地存量不足,难以支撑长期的发展 | 第35-36页 |
·体制不顺导致的内耗,影响士气及效率 | 第36页 |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外部机遇分析 | 第36-38页 |
·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的机遇 | 第36页 |
·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 | 第36-37页 |
·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 | 第37页 |
·重庆保税港区设立的机遇 | 第37-38页 |
·北部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 | 第38页 |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外部威胁分析 | 第38-40页 |
·来自周边省市及市内周边地区的竞争加剧 | 第38-39页 |
·金融危机造成的宏观环境不景气 | 第39-40页 |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SWOT 战略矩阵组合分析 | 第40-42页 |
5 北部新区打造核心经济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 第42-50页 |
·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打造一流的物流环境 | 第42-44页 |
·培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 第44-46页 |
·培养创新氛围,让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北部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 | 第46-49页 |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招商引资 | 第49页 |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优化政务环境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