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创新之处第11页
     ·不足之处第11-12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2-16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12页
   ·费一拉学说第12-13页
   ·托达罗关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理论第13页
   ·钱纳里理论第13-14页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4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14-16页
3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进程第16-19页
   ·自发缓慢流动的初始阶段第16页
   ·行政控制下的限流阶段第16-17页
   ·政策指导下的逆流阶段第17页
   ·改革后的松动阶段第17页
   ·自由流动的快速发展阶段第17-19页
4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分析第19-24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数量及速度第19-20页
     ·农村人口基数大,尚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第19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有所增长,但流动速度呈逐年放缓趋势第19-20页
     ·农村劳动力回流人数逐年递增,回乡创业规模呈上涨趋势第20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第20-24页
     ·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劳动力流动以青壮年为主第20-21页
     ·从文化层次看,以初中水平为主第21页
     ·从流动渠道看,以自发性转移为主第21-22页
     ·从职业构成来看,劳动力流向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第22页
     ·从流动区域来,以本地为主,跨省流动以东部为主第22-23页
     ·从就业稳定性看,以兼业性和过渡性为主第23-24页
5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4-34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4-31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第24页
     ·农村流动劳动力自身素质与当前用工需求不匹配,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第24-25页
     ·农村流动劳动力合法权益保障诉求与当前政策规定有很大差距,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第25-28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薄弱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匹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效率第28页
     ·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管理缺位和政策落实不到位并存,制约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发展第28-29页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于农村劳动力流动进程,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彻底流动第29-30页
     ·农村回流劳动力创业理想与现实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创业激情第30-31页
   ·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户籍制度第31页
     ·社会保障制度第31-32页
     ·就业制度第32页
     ·教育培训制度第32-33页
     ·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第33-34页
6 构建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长效机制第34-55页
   ·从制度层面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第34-40页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针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差别和限制第34-36页
     ·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第36-40页
   ·从市场配置角度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第40-43页
     ·改善政府职能,加强市场管理服务第40-41页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机制第41-42页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第42-43页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教育培训机制第43-47页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第44页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第44-45页
     ·着力抓好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第45-47页
   ·从社会学角度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机制第47-50页
     ·成立农民工工会组织第47-49页
     ·大力发展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第49页
     ·尝试建立农民工自组织第49-50页
     ·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50页
   ·从经济学角度构建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第50-52页
     ·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第50-51页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第51页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第51-52页
   ·从管理学角度构建流动劳动力回乡创业激励机制第52-55页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第53页
     ·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第53页
     ·开展专业的技术指导第53页
     ·利用信息资源开拓市场第53-54页
     ·改善投资创业环境第54页
     ·鼓励创业典型走入村干队伍第54-55页
7 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第55-56页
   ·结论第55页
   ·后续研究建议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2页
 A 调查问卷第60-62页
 B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2页
 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性问题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