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第7-17页
 1 引言第7-8页
 2 选题意义第8页
   ·理论意义第8页
   ·实践意义第8页
 3 文献综述第8-14页
   ·社会联结第8-9页
   ·适应性第9-12页
   ·自我接纳第12-14页
 4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第14-17页
   ·问题提出第14-15页
   ·研究程序第15页
   ·研究假设第15-16页
   ·测量工具第16-17页
第二部分 大学生社会联结问卷的修订与结构分析第17-27页
 1 研究基本情况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对象第17-18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18页
 2 社会联结量表的修订第18-26页
   ·项目分析第18-19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19-21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21-25页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25-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三部分 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第27-35页
 1 研究目的第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页
 3 结果分析第27-34页
   ·大学生社会联结各维度描述性分析第27-32页
   ·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第32-33页
   ·社会联结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回归分析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四部分 社会联结、自我接纳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第35-38页
 1 研究目的第35页
 2 统计方法第35页
 3 研究结果第35-37页
  自我接纳在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中的调节效应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五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38-46页
 1. 社会联结量表的修订第38-39页
   ·社会联结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第38页
   ·社会联结问卷的维度分析第38-39页
 2 社会联结和大学生适应性的基本情况及与大学生适应性关系的分析第39-44页
   ·社会联结和大学生适应性的基本情况分析第39-42页
   ·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相关的分析第42-43页
   ·社会联结对大学生适应性及其分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第43-44页
 3 自我接纳维度、自我评价维度在社会联结与大学生适应性中的调节效应分析第44-46页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46-49页
 1 本研究的结论第46-47页
 2 本研究的特色第47页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7-49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47-48页
   ·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尼·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的生态意识
下一篇: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