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芳环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SUMMARY | 第8-21页 |
1 绪论 | 第21-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3-58页 |
·聚酰胺及其合成 | 第23-35页 |
·聚酰胺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合成方法 | 第24-32页 |
·脂肪族聚酰胺 | 第24-25页 |
·半芳香族聚酰胺 | 第25-29页 |
·芳香族聚酰胺 | 第29-32页 |
·分子量及分布 | 第32-34页 |
·熔融结晶 | 第34-35页 |
·离子液体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 第35-56页 |
·离子液体概况 | 第35-38页 |
·组成及分类 | 第35页 |
·合成方法 | 第35-37页 |
·基本性质 | 第37-38页 |
·离子液体制备聚合物材料 | 第38-49页 |
·聚合物凝胶 | 第40-41页 |
·多孔聚合物材料 | 第41-42页 |
·离子液体负载 | 第42-43页 |
·IL中电化学聚合 | 第43-44页 |
·复合材料 | 第44-45页 |
·天然高分子 | 第45-46页 |
·作为溶剂的聚合物反应过程 | 第46-49页 |
·离子液体应用于缩聚过程 | 第49-56页 |
·聚酯 | 第49-50页 |
·聚酰胺 | 第50-52页 |
·聚酰亚胺 | 第52-54页 |
·聚噁二唑 | 第54页 |
·其他聚合物 | 第54-5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6-58页 |
3 实验及表征方法 | 第58-63页 |
·实验原料 | 第58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58页 |
·聚酰胺盐的制备 | 第58页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58页 |
·表征方法 | 第58-63页 |
·特性黏度法 | 第58-60页 |
·凝胶色谱 | 第60-61页 |
·红外光谱 | 第61页 |
·核磁共振 | 第61-62页 |
·偏光显微镜 | 第62页 |
·X射线衍射 | 第62页 |
·差示扫描量热 | 第62页 |
·热重分析 | 第62-63页 |
4 溶液聚合法合成含芳聚酰胺 | 第63-77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共聚物PA6T-co-66水相中聚合 | 第63页 |
·PPTA合成方法 | 第63-64页 |
·含芳聚酰胺合成 | 第64-71页 |
·聚酰胺盐的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聚合物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不同组成共聚物的结构 | 第70-71页 |
·全芳聚酰胺合成 | 第71-76页 |
·聚合物结构 | 第71-72页 |
·聚合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72-76页 |
·单体摩尔配比的影响 | 第72-73页 |
·单体摩尔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起始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4页 |
·缩聚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离子液体中聚酰胺的合成 | 第77-92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离子液中聚合物的合成 | 第77页 |
·离子液体回收 | 第77-78页 |
·含芳环聚酰胺PA6T的合成 | 第78-85页 |
·聚合物结构分析 | 第78-79页 |
·缩聚反应过程分析 | 第79-82页 |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 第82-83页 |
·聚合物热稳定性分析 | 第83-84页 |
·聚合物XRD分析 | 第84-85页 |
·脂肪族聚酰胺PA66的合成 | 第85-90页 |
·聚合物结构分析 | 第85-86页 |
·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86-87页 |
·含水量的影响 | 第87页 |
·ILs种类的影响 | 第87-89页 |
·ILs回收 | 第89-90页 |
·离子液体纯度 | 第89-90页 |
·回收次数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含芳聚酰胺分子量及分布的表征 | 第92-117页 |
·GPC法对含芳聚酰胺的分析表征 | 第92-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92-93页 |
·三氟乙酰化 | 第92页 |
·烷基化 | 第92-93页 |
·PA6T及其共聚物 | 第93-97页 |
·全芳聚酰胺PPTA | 第97-101页 |
·粘度法测定PPTA | 第101-105页 |
·一点法 | 第101-102页 |
·M-H方程 | 第102-105页 |
·MALDI-TOF MS对含芳聚酰胺的分析表征 | 第105-1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06-107页 |
·MALDI-TOF MS表征含芳PA6T | 第107-112页 |
·制样方法对比 | 第107-110页 |
·结构分析 | 第110-112页 |
·分子量 | 第112页 |
·MALDI-TOF MS表征全芳PPTA | 第112-116页 |
·制样方法对比 | 第113-115页 |
·结构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7 含芳聚酰胺的热性能 | 第117-127页 |
·不同端基聚酰胺的结构 | 第117-119页 |
·端基确定 | 第117-118页 |
·分子量确定 | 第118-119页 |
·端基含量对热性能的影响 | 第119-123页 |
·热稳定性 | 第119-121页 |
·耐热性 | 第121-123页 |
·芳环含量对热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不同芳环含量聚酰胺的耐热性 | 第123-125页 |
·不同芳环含量聚酰胺的热稳定性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8 含芳环聚酰胺结晶动力学 | 第127-144页 |
·PA6T结晶动力学 | 第128-133页 |
·结晶形态 | 第128页 |
·PA6T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128-133页 |
·共聚物结晶动力学 | 第133-142页 |
·共聚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133-142页 |
·XRD分析 | 第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9 结论及展望 | 第144-146页 |
·结论 | 第144-145页 |
·展望 | 第145-146页 |
附录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1页 |
读博期间主要成果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