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口腔内窥成像系统的波前编码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口腔窥镜概述 | 第7-10页 |
| ·口腔窥镜在口腔诊断中的作用和发展 | 第7-8页 |
| ·现代口腔窥镜类型及优缺点 | 第8-10页 |
| ·波前编码技术在口腔窥镜中的应用 | 第10-14页 |
| ·波前编码技术概述 | 第11页 |
| ·波前编码技术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 ·传统光学系统与波前编码光学系统比较 | 第14-17页 |
| ·点扩散函数(PSF)比较 | 第14-16页 |
| ·传统光学系统和波前编码系统离焦不变性比较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设计方案 | 第19-24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设计方案 | 第19-20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成像系统设计方案 | 第20-23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光学系统设计 | 第21-23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图像采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相位板优化及波前编码口腔窥镜光学系统评价 | 第24-38页 |
| ·基于规范相关系数的相位板优化方法 | 第24-32页 |
| ·规范相关系数定义 | 第25-26页 |
| ·基于规范相关系数的相位板优化算法实现 | 第26-29页 |
| ·相位板优化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光学系统评价 | 第32-38页 |
| ·未加相位板光学系统评价 | 第32-35页 |
| ·加入相位板后光学系统评价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波前编码口腔窥镜图像采集控制电路设计 | 第38-45页 |
| ·图像采集硬件电路方案 | 第38-39页 |
| ·数据传输单元 | 第39-40页 |
| ·逻辑控制单元 | 第40-42页 |
| ·波前编码图像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波前编码图像复原 | 第45-64页 |
| ·波前编码图像特点及复原算法研究现状 | 第45-48页 |
| ·波前编码图像 | 第45-47页 |
| ·波前编码图像复原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 ·图像复原算法基础 | 第48-51页 |
| ·图像复原模型 | 第48-49页 |
| ·经典复原算法 | 第49-50页 |
| ·图像复原质量评价 | 第50-51页 |
| ·采用维纳滤波算法的波前编码图像复原 | 第51-64页 |
| ·波前编码图像复原函数的研究 | 第51-54页 |
| ·近似PSF 复原 | 第54-56页 |
| ·采用维纳滤波算法的波前编码图像的复原 | 第56-58页 |
| ·不同退化函数图像复原结果对比 | 第58-61页 |
| ·口腔组织病灶编码图像复原 | 第61-64页 |
| 第六章实验 | 第64-73页 |
| ·电路部分实验 | 第64-66页 |
| ·光学部分实验 | 第66-70页 |
| ·口腔成像实验 | 第70-7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