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介孔材料简介 | 第15页 |
·介孔材料合成过程、机理和路线 | 第15-21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过程 | 第15-17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17-20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路线 | 第20-21页 |
·介孔材料的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 | 第21-26页 |
·介孔材料的结构类型 | 第21-25页 |
·产物介孔类型的决定因素 | 第25-26页 |
·硅基介孔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制备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应用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介孔磷灰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介孔磷灰石制备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纳米磷灰石颗粒应用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8-44页 |
·试验原材料 | 第38-39页 |
·磷灰石合成原料 | 第38页 |
·介孔模板剂 | 第38页 |
·反应添加剂 | 第38-39页 |
·吸附装载中的模型药物、添加剂及溶剂 | 第39页 |
·试验设备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4页 |
·介孔磷灰石制备过程 | 第39-42页 |
·介孔磷酸钙/磷灰石试样性能分析 | 第42页 |
·药物装载和体外释放 | 第42-44页 |
第3章 原位模板法合成热稳定的介孔磷灰石 | 第44-60页 |
·不同长度原位模板剂对介孔磷灰石的影响 | 第45-51页 |
·产物XRD 相组成分析 | 第45-46页 |
·磷灰石介孔结构的热稳定性变化规律 | 第46-51页 |
·P123 对原位模板合成磷灰石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1-53页 |
·Tween-60 对原位模板合成磷灰石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高聚物调控合成介孔磷灰石及机理分析 | 第60-94页 |
·反应温度对介孔磷灰石的影响 | 第60-68页 |
·介孔磷灰石XRD 分析 | 第60-62页 |
·介孔磷灰石形貌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介孔磷灰石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 | 第63-66页 |
·介孔磷灰石表面性质的变化规律 | 第66-68页 |
·活性剂浓度对介孔磷灰石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8-71页 |
·极性添加剂对介孔磷灰石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71-76页 |
·非离子模板合成介孔磷灰石调控机理分析 | 第76-82页 |
·竹筏状磷灰石沿c 轴定向生长机理 | 第82-86页 |
·介观尺寸的空心纳米磷灰石合成与表征 | 第86-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层状介孔磷酸钙/磷灰石合成及机理分析 | 第94-113页 |
·产物XRD 物相及层状介观相的变化规律 | 第94-101页 |
·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Ca/P 摩尔比的影响 | 第96-97页 |
·烷基醇的影响 | 第97-101页 |
·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形貌变化规律 | 第101-106页 |
·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 | 第106-108页 |
·层状介孔结构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8-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6章 磁性/荧光多功能纳米磷灰石的制备 | 第113-125页 |
·Sm~(3+)掺杂磷灰石的相组成及发光特性 | 第113-114页 |
·Fe~(2+)掺杂磷灰石的相组成及磁性能 | 第114-117页 |
·Sm3+和Fe~(2+)复合掺杂磷灰石的磁-荧光特性及微观结构 | 第117-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7章 介孔纳米磷灰石药物体外载放初探 | 第125-134页 |
·空心纳米磷灰石药物载体 | 第125-131页 |
·磷灰石对万古霉素的吸附装载效率 | 第125-129页 |
·磷灰石载体的药物pH 值控制释放特性 | 第129-131页 |
·磁性-荧光疏水/介孔多功能磷灰石的载药性能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