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措施对碱土的理化性状和碳库的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前言 | 第13-2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盐渍土改良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 ·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5-23页 |
| ·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 第15页 |
| ·盐碱植物群落形成过程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盐碱土植被的自然演替及逆行演替规律的研究 | 第16-17页 |
| ·植物的耐盐性研究 | 第17页 |
| ·土壤盐渍化改良技术的研究 | 第17-19页 |
|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 第19页 |
|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 | 第19-20页 |
|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过程研究 | 第20-22页 |
| ·碳循环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 第22-23页 |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试验区基本概况 | 第26页 |
| ·试验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2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 ·试验区设计与方法 | 第26-27页 |
|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7-29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27页 |
|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7-28页 |
| ·碳库管理指数计算公式 | 第28-29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9-75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29-35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35-39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 第35-37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pH 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碳素的影响 | 第42-59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第42-44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44-47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47-50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分配比例的影响 | 第54-56页 |
| ·不同处理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9-75页 |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2页 |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4页 |
|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生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6页 |
| ·土壤盐分与土壤生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8页 |
| ·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分析 | 第68-70页 |
| ·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 ·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分析 | 第72-73页 |
| ·土壤活性有机质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分析 | 第73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分析 | 第73-75页 |
| 4 讨论 | 第75-76页 |
| ·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75页 |
| ·改良措施的进一步研究 | 第75-76页 |
| 5 结论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