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禽流感病毒病原学 | 第13-17页 |
·流感的历史 | 第13-14页 |
·流感病原的发现 | 第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 | 第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命名 | 第14-15页 |
·禽流感病毒的形态学特点 | 第15-16页 |
·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6页 |
·禽流感病毒的培养 | 第16页 |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类 | 第16-17页 |
·禽流感流行病学 | 第17-19页 |
·临床表现 | 第17-18页 |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 | 第18页 |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 | 第18-19页 |
·感染过程中的致病机理 | 第19页 |
·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的作用 | 第19-21页 |
·HA基因的作用 | 第19-21页 |
·NA基因的作用 | 第21页 |
·其它基因的作用 | 第21页 |
·预防与控制 | 第21-22页 |
2 野鸟AIV分离株表面蛋白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第22-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实验动物、红细胞和抗血清 | 第22页 |
·载体、菌株及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2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2-23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23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RNA的提取和RT-PCR | 第23-24页 |
·各毒株基因的亚克隆与遗传进化分析 | 第24页 |
·各毒株血凝素(HA)裂解位点分析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39页 |
·序列测定结果 | 第24-33页 |
·遗传进化关系分析 | 第33-39页 |
·血凝素裂解位点分析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分离株 | 第39-40页 |
·A/Garganey/SJ/160/06(H5N2)分离株 | 第40-41页 |
·A/Mallard/SanJiang/98/2006,A/Mallard/SanJiang/167/2006(H3N8)分离株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3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研究内容 | 第44-49页 |
·野生鸟类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 | 第44-45页 |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 | 第45-46页 |
·流感病毒在野鸭中的分布模式 | 第46-47页 |
·鸟迁徙与流感病毒传播 | 第47-48页 |
·野鸟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季节性特征 | 第48页 |
·自然环境介质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5页 |
4 野鸟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长距离传播中的作用 | 第55-75页 |
·引言 | 第55-59页 |
·研究内容 | 第59-70页 |
·野鸟对高致病力H5N1亚型AIV无症状隐性感染? | 第59-60页 |
·野鸟的HPAI事件与其在H5N1传播中的作用 | 第60-67页 |
·北美与亚欧大陆间野鸟流感病毒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 第67-68页 |
·从生态免疫学角度分析野鸟长距离传播高致病力H5N1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 第68-70页 |
·讨论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