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驯化相关蛋白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9-23页
   ·概述第9页
   ·蛋白质组学概念、内容、意义及常采用的技术方法第9-15页
     ·蛋白质的分离第11-12页
     ·生物质谱技术第12-14页
     ·生物信息学第14-15页
   ·大豆驯化的研究第15-17页
     ·形态、农艺学研究第15页
     ·细胞学的研究第15-16页
     ·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第16页
     ·传统方法对蛋白质的研究第16-17页
   ·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7-22页
     ·大豆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和优化第17-18页
     ·生物固氮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8-19页
     ·大豆叶片蛋白的研究第19页
     ·大豆根系的蛋白的研究第19页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研究第19-21页
     ·大豆过敏原蛋白的研究第21页
     ·大豆抗逆境蛋白的研究第21-22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5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实验仪器第24页
   ·实验试剂第24-27页
     ·试剂第24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24-27页
   ·实验方法第27-35页
     ·样品的提取第27-28页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第28-29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第29-30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灌制第30页
     ·平衡和转移第30-32页
     ·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2页
     ·染色第32页
     ·凝胶图象分析第32-33页
     ·凝胶的短期保存和简单的质谱挖点第33-35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5-42页
   ·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方法的改进第35-38页
     ·上样量的优化第35页
     ·IEF程序的改进第35-37页
     ·总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改进第37页
     ·方法改进后栽培和野生大豆叶片双向电泳的效果第37-38页
   ·栽培和野生组间匹配差异蛋白质的分析第38-41页
     ·栽培和野生大豆叶片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质点的分布情况第38-39页
     ·栽培和野生大豆叶片双向电泳图谱中的差异蛋白质点第39-41页
   ·差异蛋白点的初级质谱结果分析第41-42页
第4章 讨论第42-47页
   ·适于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第42-43页
     ·增加上样量以提高蛋白质分辨率第42页
     ·IEF除盐步骤第42页
     ·蛋白质重溶第42-43页
   ·蛋白质整体水平上差异的分析和探讨第43-44页
   ·质谱检测的差异蛋白与驯化联系的探讨第44-45页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45-47页
小结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图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控溅射法制备氮化钛薄膜及其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5-Aza-CdR联合5-FU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