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半明半暗、半路半隧的特点 | 第12-14页 |
·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受力特点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殿会坪隧道半隧半路和半明半暗段设计施工概况 | 第15-28页 |
·工程与地质概述 | 第15-18页 |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 第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地层岩性 | 第16-17页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17页 |
·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 | 第17页 |
·洞身围岩工程地质评价 | 第1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水文地质评价 | 第18页 |
·设计概述 | 第18-22页 |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 | 第18页 |
·半明半暗衬砌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半路半隧衬砌结构设计 | 第19-21页 |
·耳墙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施工工序和进度 | 第22-28页 |
·出口端边仰坡加固 | 第22-25页 |
·耳墙施做 | 第25-26页 |
·半路半隧段主洞开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殿会坪隧道半隧半路段施工现场监测 | 第28-31页 |
·监测目的 | 第28页 |
·断面选择 | 第28页 |
·监测内容 | 第28-30页 |
·数据采集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半隧半路段围岩与结构受力及变形监测 | 第31-58页 |
·边坡沉降 | 第31-33页 |
·拱顶下沉 | 第33页 |
·周边收敛 | 第33-35页 |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 第35-37页 |
·耳墙水平位移 | 第37-39页 |
·耳墙内力和底部压力 | 第39-42页 |
·围岩与仰拱、二衬之间压力量测 | 第42-45页 |
·仰拱、二衬内力量测 | 第45-51页 |
·预应力锚杆内力量测 | 第51-52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2-56页 |
·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耳墙安全性分析 | 第53-55页 |
·二衬及仰拱安全性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半隧半路段隧道围岩与结构稳定和变形数值模拟 | 第58-98页 |
·ABAQUS软件介绍 | 第58-62页 |
·莫尔—库仑屈服条件 | 第62-64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64-69页 |
·模拟断面和参数 | 第64-65页 |
·半路半隧的工况 | 第65-66页 |
·不开挖隧道的工况 | 第66-67页 |
·半明半暗的工况 | 第67-69页 |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9-96页 |
·半路半隧的工况 | 第69-79页 |
·不开挖隧道的工况 | 第79-81页 |
·半明半暗的工况 | 第8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