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1页 |
·锂微电池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锂微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锂微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12-16页 |
·LiCoO_2 | 第13页 |
·LiNiO_2 | 第13-14页 |
·LiMn_2O_4 | 第14页 |
·LiMnO_2 | 第14-15页 |
·LiNi_(0.5)Mn_(0.5)O_2 | 第15-16页 |
·锂微电池正极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16-20页 |
·射频磁控溅射法(RF magnetron sputtering) | 第17页 |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 | 第17-18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 第18页 |
·电子束蒸发法(EBE) | 第18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LiNi_(0.5)Mn_(0.5)O_2正极薄膜材料的溶胶-凝胶旋涂制备技术 | 第21-29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溶胶-凝胶旋涂法 | 第22-25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原理 | 第22-23页 |
·溶胶-凝胶薄膜制备的方法 | 第23-25页 |
·LiNi_(0.5)Mn_(0.5)O_2薄膜的制备 | 第25-27页 |
·基片预处理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电池组装 | 第26-27页 |
·薄膜的结构与性能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TG-DSC分析 | 第2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7页 |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 第27-28页 |
·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 | 第28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8页 |
·循环伏安法(CV) | 第28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28-29页 |
第3章 电极薄膜材料的性能影响分析 | 第29-59页 |
·前驱体溶液体系的选择和制备 | 第29-35页 |
·旋涂工艺对薄膜质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LiNi_(0.5)Mn_(0.5)O_2凝胶前驱体的TG/DSC分析 | 第37-39页 |
·金属离子摩尔比对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干燥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干燥温度对LiNi_(0.5)Mn_(0.5)O_2薄膜晶形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 第42-44页 |
·干燥温度对LiNi_(0.5)Mn_(0.5)O_2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53页 |
·退火温度对LiNi_(0.5)Mn_(0.5)O_2薄膜晶形结构及晶粒大小的影响 | 第46-50页 |
·退火温度对LiNi_(0.5)Mn_(0.5)O_2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退火时间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退火时间对LiNi_(0.5)Mn_(0.5)O_2薄膜晶形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 第53-55页 |
·退火时间对LiNi_(0.5)Mn_(0.5)O_2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已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