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钻孔爆破水击波衰减规律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页 |
·相关研究内容的历史回顾 | 第11-18页 |
·水下爆破的发展过程 | 第11-13页 |
·水下钻孔爆破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水下钻孔爆破波传播过程中的数值模拟 | 第15-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岩体中的波和岩石破坏机理 | 第20-38页 |
·岩体中的声学性质 | 第20-22页 |
·弹性波速度 | 第20页 |
·声波在岩体内传播规律 | 第20-21页 |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弹性波速度关系 | 第21-22页 |
·岩体中波的传播特性及应力波规律 | 第22-24页 |
·裂隙岩体声波波速 | 第22页 |
·高强度结构面处应力波的传播 | 第22-23页 |
·低强度结构面处应力波的传播 | 第23页 |
·应力波作用在不同间距和不同方向的结构面 | 第23-24页 |
·岩体内应力波参数 | 第24-27页 |
·应力峰值 | 第24-26页 |
·应力波上升时间和作用时间 | 第26页 |
·应力波的比冲量和比能量 | 第26-27页 |
·应力波的叠加 | 第27-28页 |
·应力波反射和折射 | 第28-31页 |
·爆破破岩机理 | 第31-34页 |
·岩石的动力学特性 | 第31-33页 |
·爆炸气体产物膨胀压力破坏 | 第33页 |
·爆破冲击波引起应力波反射破坏 | 第33-34页 |
·爆炸应力波的破坏作用 | 第34-37页 |
·压碎圈的形成 | 第34-36页 |
·裂隙圈的形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水下钻孔爆破水击波传播机理分析 | 第38-52页 |
·水下爆破分类 | 第38-40页 |
·水下爆破的危害 | 第40页 |
·水介质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 第40-44页 |
·水环境对炸药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水面和水底对水中爆炸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水下爆破中的波 | 第44-48页 |
·水中冲击波的基本关系 | 第44-45页 |
·水中冲击波的初始参数 | 第45-46页 |
·水中爆炸的相似律 | 第46页 |
·水中冲击波的传播的一般规律 | 第46-47页 |
·水中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 第47-48页 |
·水下钻孔爆破机制及技术特点 | 第48-50页 |
·水下岩石钻孔爆破作用机制 | 第48页 |
·水下钻孔爆破装药量计算 | 第48-49页 |
·水下钻孔爆破的布孔原则 | 第49-50页 |
·近代水下钻孔爆破施工技术的进展 | 第50-51页 |
·固定支架平台 | 第50页 |
·浮式作业平台 | 第50页 |
·永久性的专业钻孔爆破工作船 | 第50-51页 |
·水下爆破冲击波监测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水下钻孔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74页 |
·数值模拟概述 | 第52-53页 |
·水下钻孔爆破参数 | 第53-54页 |
·爆炸动力载荷参数 | 第54-56页 |
·炸药的爆轰压力 | 第54-55页 |
·炸药爆炸作用在孔壁上的最大压力 | 第55页 |
·爆炸荷载作用的时间历程 | 第55-56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ANSYS/LS—DYH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简介 | 第56-5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10M炮孔数值模拟分析 | 第59-65页 |
·10m炮孔有限元模型 | 第59-60页 |
·接触、加载约束 | 第60页 |
·10m炮孔爆破模拟过程 | 第60-63页 |
·数值模拟波动分析 | 第63-65页 |
·15M炮孔爆破数值模拟分析 | 第65-70页 |
·15m炮孔有限元模型 | 第65页 |
·15m炮孔爆破模拟过程 | 第65-69页 |
·数值模拟波动分析 | 第69-70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水下钻孔爆破工程实例验证 | 第74-80页 |
·工程实例验证 | 第74页 |
·工程概况 | 第74页 |
·数值模拟 | 第74-76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74-75页 |
·水击波压力分析计算 | 第75-76页 |
·实际爆破方案 | 第76页 |
·水击波大小预测 | 第76-77页 |
·实际监测结果 | 第77-79页 |
·测试依据 | 第77页 |
·测试系统及仪器设备 | 第77页 |
·测试内容与测试布置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