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4页 |
·地层特征及其划分 | 第14-18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4-16页 |
·地层的划分 | 第16-17页 |
·主要油层组的岩性和电性特征 | 第17-18页 |
·油田地质特征 | 第18-22页 |
·沉积体系的特征与演化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 第23-42页 |
·沉积相类型的确定及微相划分 | 第23-29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3页 |
·粒度特征 | 第23-24页 |
·岩相及其组合特征 | 第24-25页 |
·测井相特征 | 第25-27页 |
·微相划分及其特征 | 第27-29页 |
·长4+5油层组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29-42页 |
·长4+5_2油层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29-32页 |
·长4+5_2~1油层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32页 |
·长4+5_2~2油层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32页 |
·长4+5_2~3油层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32页 |
·长4+5_1油层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32-42页 |
第四章 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 | 第42-67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2-44页 |
·岩性特征和成分特征 | 第42-44页 |
·结构特征 | 第44页 |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44-49页 |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 第44-46页 |
·成岩作用序列及砂岩孔隙演化特征 | 第46-48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储层的孔喉特征 | 第49-54页 |
·孔隙类型及其组合 | 第49-51页 |
·孔喉大小及分布 | 第51-52页 |
·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孔隙结构分类 | 第52-54页 |
·物性特征 | 第54-56页 |
·孔隙度分布特征 | 第54页 |
·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储层潜在敏感性分析 | 第56-59页 |
·长4+5油层储层敏感性分析 | 第56-58页 |
·敏感性分析评价的结果 | 第58-59页 |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59-65页 |
·层间非均质特征描述 | 第59-61页 |
·层内非均质特征描述 | 第61-64页 |
·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 第64-65页 |
·储层分类及评价 | 第65-67页 |
·分类评价标准 | 第65页 |
·储层评价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图版Ⅰ | 第70-71页 |
图版Ⅱ | 第71-72页 |
图版Ⅲ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