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华语“同志电影”的出现及其形态特点 | 第10-22页 |
一、人文环境的有利影响 | 第10-14页 |
1、文学传统的影响 | 第10-11页 |
2、同志文化推波助澜 | 第11-13页 |
3、社会思潮和大众传媒 | 第13-14页 |
二、创作者的自觉创作 | 第14-17页 |
1、艺术的表达形式 | 第15页 |
2、情感表达的寄托 | 第15-17页 |
三、电影内在本性的驱使 | 第17-18页 |
四、华语“同志电影”的形态特点 | 第18-22页 |
1、多样化的叙事 | 第18-19页 |
2、普遍存在的情感特质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西方“同志电影”文化影响下华语“同志电影”的发展 | 第22-30页 |
一、西方“同志电影”的启发 | 第22-23页 |
二、西方酷儿理论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西方新酷儿浪潮的推动 | 第24-26页 |
1、新酷儿电影运动 | 第24-25页 |
2、华语“同志电影”加入新酷儿电影运动 | 第25-26页 |
四、西方“同志电影”影响下华语”同志电影”的形态 | 第26-30页 |
1、异装与反串 | 第26-27页 |
2、宗教与家庭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华语“同志电影”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第30-36页 |
一、华语”同志电影”走向成熟 | 第30-31页 |
二、同志题材商业化 | 第31-33页 |
1、“同志电影”中加入新的商业元素 | 第31-32页 |
2、商业电影加入同志角色 | 第32-33页 |
三、禁锢与突围:电影管理和分级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华语“同志电影”的传播与接受 | 第36-43页 |
一、“同志电影”传播途径多元化 | 第36-38页 |
二、“同志电影”的观众构成 | 第38-41页 |
1、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 | 第38-39页 |
2、青年观众和女性观众 | 第39-41页 |
三 、“同志电影”变革发行体制势在必行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书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