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氨基酸型两性水溶性膦配体的合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6页
   ·手性化合物概述第10-11页
     ·手性化合物简介第10页
     ·获得手性化合物的手段第10-11页
   ·手性膦配体概述第11-16页
     ·手性磷原子配体第11-12页
     ·手性单膦配体第12页
     ·手性双膦配体第12-13页
     ·其它类型的手性膦配体第13-14页
     ·手性膦配体的发展趋势第14-16页
       ·经典手性膦配体的改进第14-15页
       ·水溶性手性膦配体的合成第15页
       ·负载型手性膦配体的合成第15-16页
       ·新的催化剂体系的制备第16页
       ·研制新的手性膦配体第16页
   ·手性膦配体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第16-19页
     ·手性膦配体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第16-19页
     ·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第19页
   ·水溶性膦配体催化研究进展第19-24页
     ·阴离子水溶性膦配体第20-23页
       ·含磺酸基的膦配体第20-22页
       ·含羧酸根的膦配体第22-23页
     ·阳离子水溶性膦配体第23页
     ·非离子水溶性膦配体第23-24页
       ·含羟基的膦配体第23-24页
       ·聚醚基取代的非离子水溶性膦配体第24页
     ·两性水溶性膦配体第24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4-26页
2. 三种保护苯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第26-32页
   ·实验部分第26-29页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6页
     ·三种保护苯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第26-29页
       ·N-苯甲酰基-2-羟基甘氨酸(1a)的合成第26-27页
       ·N-苄氧酰基-2-羟基甘氨酸(1b)的合成第27页
       ·N-苯甲酰基-4-溴苯甘氨酸(2a)的合成第27页
       ·N-苄氧酰基-4-羟基苯甘氨酸(2b)的合成第27-28页
       ·N-苯甲酰基-4-溴苯甘氨酸甲酯(3a)的合成第28页
       ·N-苄氧酰基-4-羟基苯甘氨酸苄酯(3b)的合成第28页
       ·N-苄氧酰基-4-对甲苯磺酰氧基苯甘氨酸苄酯(4)的合成第28-29页
       ·N-苄氧酰基-4-三氟甲磺酰氧基苯甘氨酸苄酯(5)的合成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0页
     ·三种保护苯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页
   ·小结第30-32页
3. 基于PPM的氨基酸型两性水溶性手性膦配体的设计合成第32-42页
   ·实验部分第33-36页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3-34页
     ·主要溶剂的制备与纯化第34页
     ·膦配体19 的合成第34-36页
       ·苯基磷化氢(PhPH2)的制备第34页
       ·(2S,4S)-N-Boc-2-羟甲基-4-羟基四氢化吡咯(14)制备第34页
       ·(2S,4S)-N-Boc-2-对甲苯磺酰氧甲基-4-对甲苯磺酰氧基四氢吡咯(8)制备第34-35页
       ·(2S,4S)-N-Boc-2-二苯硫膦甲基-4-二苯硫膦基四氢化吡咯(硫化BPPM(15)的制备第35页
       ·(2S,4S)-N-2-二苯硫膦甲基-4-二苯硫膦基四氢化吡咯(硫化PPM)(16)的制备第35页
       ·(2S,4S)-N-[(2′-叔丁氧酰胺基-3′-苄氧酰基)丙酰基]-2-二苯硫膦甲基-4-二苯硫膦基四氢化吡咯(17)的制备第35-36页
       ·(2S,4S)-N-[(2′-氨基-3′-羧基)丙酰基]-2-二苯硫膦甲基-4-二苯硫膦基四氢化吡咯(18)的制备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配体10 的设计路线(1)第36-37页
     ·配体10 的设计路线(2)第37-38页
     ·配体19 的设计路线第38-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4 基于三苯基膦的氨基酸型两性水溶性膦配体的设计合成第42-48页
   ·实验部分第43-44页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43页
     ·主要溶剂的制备与纯化第43页
     ·膦配体24 的合成第43-44页
       ·二苯基磷化氢(Ph2PH )的制备第43-44页
       ·化合物N-苄氧酰基-D,L-苯甘氨酸-(4-二苯基硫膦)苄酯(22)的制备第44页
       ·化合物4-二苯基硫膦-D,L-苯甘氨酸(23)的制备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7页
     ·膦配体(24)的设计路线第44-46页
     ·膦配体(28)的设计路线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页
   ·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附录第55-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离子型AM/DMC/DMDAAC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负载型钯炭脱氯催化剂制备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