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指数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NCAP 对汽车安全性评价的不足 | 第12-14页 |
·NCAP 简介 | 第12-13页 |
·NCAP 评价汽车安全性的不足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汽车安全性 | 第17-30页 |
·汽车主动安全性 | 第17-24页 |
·汽车的制动性 | 第17-18页 |
·提高汽车制动安全能的装置 | 第18-19页 |
·行车过程中的主动安全装置 | 第19页 |
·汽车视野 | 第19-24页 |
·信号装置 | 第24页 |
·轮胎安全性能 | 第24页 |
·汽车被动安全性 | 第24-28页 |
·车身安全结构 | 第25-26页 |
·安全带 | 第26-27页 |
·安全气囊 | 第27页 |
·能量吸收式转向柱 | 第27-28页 |
·座椅系统 | 第28页 |
·汽车防火安全性 | 第28-30页 |
第3章 环境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 | 第30-38页 |
·地势气候分类 | 第30-32页 |
·各种环境类型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2-35页 |
·A_1 多山路地区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2-35页 |
·A_2 平原及盆地区域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5页 |
·B_1 干燥寒冷多雪多雾区域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5页 |
·B_2 潮湿炎热多雨区域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5页 |
·地域气候类型与汽车安全特性的匹配 | 第35-38页 |
·环境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 | 第35-36页 |
·汽车的安全特性分类 | 第36-37页 |
·环境与汽车安全性的相互匹配 | 第37-38页 |
第4章 汽车安全性指标评价系统 | 第38-53页 |
·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不同环境对汽车安全性的权重 | 第40-43页 |
·汽车安全性评价系统 | 第43-51页 |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评价系统 | 第45-46页 |
·汽车被动安全性评价系统 | 第46-50页 |
·汽车防火安全性评价系统 | 第50-51页 |
·汽车安全性评价规则取 | 第51-53页 |
第5章 汽车安全性实例分析 | 第53-58页 |
·同一环境条件下两款汽车的安全性比较 | 第53-56页 |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款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比较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