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进展综述 | 第11-17页 |
·林木红心材类型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 第12-13页 |
·木材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研究 | 第13-14页 |
·材性早期预测研究 | 第14页 |
·生长与材性性状间的相关和综合遗传改良研究 | 第14-16页 |
·本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红心材杉木人工林变异规律研究 | 第17-22页 |
引言 | 第1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材料来源与方法 | 第17-18页 |
·来源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18页 |
·材性测试方法 | 第17-18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18页 |
·木材品质的变异规律 | 第18-19页 |
·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19-2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红心材杉木单亲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 第22-33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2-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5页 |
·试验林调查与取样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两个试验点多年度综合分析 | 第26-27页 |
·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变异 | 第27-31页 |
·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红心材杉木单亲子代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 第33-47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家系木材红心材比率的遗传变异 | 第34-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家系红心率性状的变异 | 第34-36页 |
·家系红心率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 | 第36页 |
·家系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 | 第36-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家系基本密度的变异 | 第37-38页 |
·家系基本密度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 | 第38-39页 |
·家系木材髓心分布遗传变异 | 第3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家系偏心率性状的变异 | 第40-41页 |
·家系偏心率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 | 第41页 |
·家系微纤丝角的遗传变异 | 第41-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材料 | 第42页 |
·X射线衍射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家系微纤丝角性状的变异 | 第43-44页 |
·家系微纤丝角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家系红心率遗传变异 | 第45页 |
·家系基本密度遗传变异 | 第45页 |
·家系偏心率遗传变异 | 第45-46页 |
·家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红心材杉木单亲子代测定林性状相关研究 | 第47-49页 |
引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材料 | 第47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47页 |
·家系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 | 第47-48页 |
·家系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讨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红心杉单亲子代优良家系和个体的选择 | 第49-53页 |
引言 | 第49页 |
·速生优良杉木家系选择 | 第49页 |
·木材红心材比率高的杉木优良家系选择 | 第49-50页 |
·生长和材性兼优的优良家系联合选择 | 第50-51页 |
·速生、红心材比率高的杉木优良个体选择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