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司利润分配概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公司利润分配的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一、利润分配的财务定义 | 第9页 |
二、对股东的利润分配 | 第9-10页 |
三、可分配利润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公司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 | 第11-13页 |
一、现金分配 | 第11页 |
二、非现金财产分配 | 第11-12页 |
三、负债分配 | 第12页 |
四、股份分配 | 第12页 |
五、股份回购 | 第12-13页 |
六、建设股息 | 第13页 |
第三节 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意义 | 第13-15页 |
一、股东回报的重要形式 | 第13页 |
二、市场引导作用 | 第13-14页 |
三、利润分配政策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司利润分配中的利益冲突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国家税收与私人利益的冲突 | 第15-17页 |
一、部分利润用以缴税 | 第15-16页 |
二、税法对公司行为的引导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7-18页 |
一、股东和债权人的法律地位 | 第17页 |
二、利润分配对债权人的不利影响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8-20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 | 第19页 |
二、股份有限公司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 | 第20-37页 |
第一节 法律规制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法律规制的理由 | 第20-21页 |
二、法律规制和契约自由的关系 | 第21-22页 |
三、对公众公司和封闭公司法律规制的异同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法律对利润分配的界定 | 第23-24页 |
一、英美国家对利润分配的界定 | 第23-24页 |
二、我国缺乏对利润分配的明确法律界定 | 第24页 |
第三节 法律确定公司可分配利润的标准 | 第24-27页 |
一、资产负债表标尺 | 第25页 |
二、偿债能力标尺 | 第25-26页 |
三、两种调整方法的比较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利润分配的对象、方式和决定权 | 第27-28页 |
一、利润分配的对象 | 第27页 |
二、利润分配决定权 | 第27-28页 |
三、利润分配的方式 | 第28页 |
第五节 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强制 | 第28-32页 |
一、利润分配请求权 | 第28页 |
二、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 | 第28-29页 |
三、道奇诉福特汽车公司案 | 第29-30页 |
四、我国相关救济制度 | 第30-32页 |
第六节 违法分配公司利润的法律责任 | 第32-37页 |
一、违法分配公司利润行为的认定 | 第32页 |
二、违法分配公司利润之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三、违反分配公司利润之责任人 | 第33-35页 |
四、违法分配公司利润的责任范围 | 第35-36页 |
五、违法分配公司利润的责任追究主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利润分配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我国利润分配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37-38页 |
一、公司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二、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和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利润分配法律规制的措施 | 第38-39页 |
一、确立对分配的实质性法律界定 | 第38页 |
二、确立法律允许公司分配利润的双重标准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确立强制分配利润诉讼制度 | 第39-40页 |
一、必要性和合理性 | 第39页 |
二、诉讼的性质和提起条件 | 第39-40页 |
三、诉讼程序 | 第40页 |
第四节 健全违法分配利润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0-43页 |
一、利润分配的实质性判断 | 第40-41页 |
二、违法利润分配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 第41页 |
三、违法利润分配的责任追究主体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