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高温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研究现状第15页
    1.2 纤维素第15-16页
        1.2.1 纤维素的结构特点第16页
    1.3 纤维素酶第16-17页
        1.3.1 纤维素酶的来源第16页
        1.3.2 纤维素酶的组成第16-17页
        1.3.3 纤维素酶(系)主要的性质第17页
    1.4 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1.4.1 温度第17页
        1.4.2 pH值及酶促反应时间第17页
        1.4.3 抑制剂及激活剂第17-18页
    1.5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8-19页
        1.5.1 在农业上的应用第18页
        1.5.2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第18页
        1.5.3 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18-19页
        1.5.4 在洗涤,医药等工业的应用第19页
        1.5.5 畜牧业上的应用第19页
    1.6 放线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7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进展第20页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2页
        1.9.1 研究内容第21页
        1.9.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2-29页
    2.1 供试材料与培养基第22-23页
        2.1.1 供试材料第22页
        2.1.2 培养基第22页
        2.1.3 缓冲液与试剂第22页
        2.1.4 仪器与药品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1 富集培养第23页
        2.2.2 初筛第23页
        2.2.3 复筛第23-24页
        2.2.4 高温菌DNA提取、PCR及16S r DNA鉴定第24页
    2.3 结果及分析第24-27页
        2.3.1 初筛第24-25页
        2.3.2 复筛第25-26页
        2.3.3 目的菌株形态鉴定第26-27页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7页
    2.4 结论及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链霉菌A7液体发酵优化第29-35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1 供试菌株第29页
        3.1.2 试剂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2.1 最适碳源种类与浓度的选择第29页
        3.2.2 确定最佳氮源种类与浓度第29页
        3.2.3 确定最佳CaCl_2浓度第29页
        3.2.4 最适起始pH值的选择第29-30页
        3.2.5 接种量对酶产量的作用第30页
        3.2.6 最适培养时间的选择第30页
        3.2.7 温度对酶产生量的作用第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3.1 碳源种类及浓度的影响结果第30-31页
        3.3.2 氮源种类及浓度的选择第31-32页
        3.3.3 CaCl_2浓度的最佳选择第32页
        3.3.4 最适起始pH值的选择结果第32页
        3.3.5 接种量的选择第32-33页
        3.3.6 培养时间的优选结果第33页
        3.3.7 最适温度的选择结果第33-34页
    3.4 结论及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产纤维素酶固体发酵条件第35-48页
    4.1 实验材料第35页
        4.1.1 供试菌种第35页
        4.1.2 试验试剂第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4.2.1 固体发酵方法第35页
        4.2.2 不同氮源种类的选择第35页
        4.2.3 最适初始pH值的选择第35页
        4.2.4 不同碳氮比的最佳选择第35-36页
        4.2.5 不同含水量对产酶结果的作用第36页
        4.2.6 接种量对酶活力的作用第36页
        4.2.7 最佳培养时间的选择第36页
        4.2.8 最适培育温度对产酶结果的作用第36页
        4.2.9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36-37页
    4.3 结果及分析第37-46页
        4.3.1 单因素优化结果第37-41页
        4.3.2 响应面设计结果和分析第41-46页
    4.4 验证实验第46页
    4.5 结论与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纤维素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第48-58页
    5.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5.1.1 供试菌种第48页
        5.1.2 培养基与试剂第48页
        5.1.3 实验仪器及常用试第48-49页
    5.2 试验方法第49-52页
        5.2.1 粗酶液的制备第49页
        5.2.2 硫酸铵沉淀和透析第49页
        5.2.3 超滤浓缩第49页
        5.2.4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第49-50页
        5.2.5 SDS-PAGE第50页
        5.2.6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分析第50-51页
        5.2.7 酶动力学参数第51页
        5.2.8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第51-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5.3.1 盐析的最优选择第52页
        5.3.2 Sephadex G-75 凝胶层析结果第52-53页
        5.3.3 纯化纤维素酶的SDS-PAGE检测第53-54页
        5.3.4 纤维素酶学性质分析第54-56页
        5.3.5 酶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第56-57页
    5.4 结论与讨论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
下一篇:出口型灯具企业新型商务运营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