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火力发电、热力发电论文--联合循环发电论文

STAG10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升级改造热力循环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第7页
   ·世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第7-9页
   ·我国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现状第9-10页
   ·燃气轮机技术发展和提高性能的途径第10-11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影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出力和效率的因素第12-18页
   ·影响燃气轮机出力和效率的因素第12-16页
     ·大气参数的影响第12-14页
     ·进气和排气压力损夫的影响第14页
     ·压气机进口导叶位置的影响第14-15页
     ·部件性能恶化的影响第15-16页
   ·影响蒸汽轮机出力和效率的因素第16-18页
     ·主蒸汽初参数的影响第16页
     ·蒸汽终态参数的影响第16页
     ·汽包汽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第16-17页
     ·炉管结垢的影响第17-18页
第三章 STAG106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理论分析模型第18-35页
   ·燃气轮机理论模型第18-27页
     ·熵的概念和熵函数第18-21页
     ·燃气轮机燃气-空气循环的理论模型第21-27页
   ·余热锅炉及蒸汽轮机理论模型第27-35页
     ·节点温差Δt_P 和接近点温差Δt_a第29-30页
     ·余热锅炉及蒸汽轮机的理论模型第30页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理论模型第30-35页
第四章 STAG106 联合循环升级改造的方案第35-46页
   ·燃气轮机部分改造方案第36-44页
   ·余热锅炉及汽轮机部分改造方案第44-46页
第五章 STAG106 联合循环改造前后热力循环分析第46-55页
   ·STAG106 联合循环改造前热力计算第46-50页
   ·STAG106 联合循环升级改造后热力计算第50-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5-57页
   ·本文研究的结论第55-56页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效模式分析在偏转线圈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厂输煤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