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概述 | 第15-32页 |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随机理论 | 第16页 |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 第16-17页 |
·有效市场理论 | 第17-18页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18-19页 |
·会计信息价值理论 | 第19页 |
·其他关于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0-26页 |
·网络财务报告产生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网络财务报告产生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网络财务报告与传统财务报告的区别 | 第26-28页 |
·信息容量大、信息冗余度低 | 第26-27页 |
·阅读方便、提高效率 | 第27页 |
·更具个性化 | 第27-28页 |
·传递迅速、更新及时 | 第28页 |
·界面逼真、易于理解 | 第28页 |
·现阶段上市公司实行网络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成本与效益之比 | 第28-29页 |
·政府的强制行为 | 第29页 |
·股权结构特征 | 第29-30页 |
·公司治理特征 | 第30页 |
·审计特征 | 第30页 |
·行业特征 | 第30-31页 |
·技术因素 | 第31-32页 |
3.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披露框架 | 第32-46页 |
·网络财务报告的演进历程 | 第32-42页 |
·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下信息披露模式 | 第32页 |
·初级电子化信息披露模式 | 第32-33页 |
·高级电子化财务报告模式 | 第33-37页 |
·XBRL 技术对网络财务报告的意义 | 第37-39页 |
·我国运用XBRL 进行网络财务的应用举例 | 第39-42页 |
·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基本框架构想 | 第42-46页 |
·网络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42页 |
·网络财务报告监管 | 第42-43页 |
·网络财务报告供给 | 第43-44页 |
·网络财务报告消费 | 第44-46页 |
4.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风险及防范 | 第46-54页 |
·网络财务报告的风险 | 第46-48页 |
·风险源自技术层面及非法者对网络的入侵 | 第46-47页 |
·鉴证层面的潜在风险 | 第47-48页 |
·由于目前适用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披露规则尚未成型,无法判断并确保公司的披露方式、内容已遵循了这些轮廓仍然模糊的规则,因而给公司带来了风险 | 第48页 |
·网络财务报告风险的防范 | 第48-54页 |
·对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本身面临的风险的防范 | 第48-52页 |
·企业因实施网络财务报告披露而面临的风险的防范 | 第52-54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现状与展望 | 第54-60页 |
·我国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现状 | 第54-56页 |
·信息使用率不高 | 第54-55页 |
·网络媒体的杠杆作用不明显 | 第55页 |
·网络审计工作还不完善 | 第55页 |
·网络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滞后,缺乏操作指南 | 第55-56页 |
·下载报告时遇到的不便 | 第56页 |
·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展望 | 第56-60页 |
·披露时间会越来越及时 | 第56-57页 |
·方式会越来越利用多媒体来多角度披露 | 第57页 |
·信息的检索功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第57页 |
·披露的过程会越来越简单化 | 第57-58页 |
·实现交互式报告和报告的智能化 | 第58页 |
·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可能 | 第58-59页 |
·建立非财务评价指标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