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前言 | 第10页 |
·植物油生产燃料油的方法 | 第10-19页 |
·直接或混合使用法 | 第11页 |
·微乳液法 | 第11-12页 |
·热裂解法 | 第12页 |
·酯交换法 | 第12-16页 |
·催化裂化(裂解)法 | 第16-19页 |
·植物油生产燃料油新工艺-催化加氢法 | 第19-23页 |
·实验室模型物研究 | 第19-20页 |
·植物油直接加氢脱氧工艺 | 第20-21页 |
·植物油加氢脱氧再临氢异构工艺 | 第21-23页 |
·植物油直接加氢脱羧工艺 | 第23页 |
·植物油加氢制备柴油的工业应用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原料与设备 | 第26-28页 |
·原料 | 第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流程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生物柴油性质测定 | 第30页 |
·分析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产物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植物油加氢脱氧反应的研究 | 第33-50页 |
·植物油的化学性质 | 第33-35页 |
·我国植物油资源 | 第35-36页 |
·加氢催化剂 | 第36-44页 |
·概述 | 第36-37页 |
·活性组分的选择 | 第37-38页 |
·金属负载量的考察 | 第38-41页 |
·催化剂失活原因及解决方法 | 第41-44页 |
·不同植物油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比较 | 第44-46页 |
·反应机理及产物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植物油与矿物柴油混合加氢反应的研究 | 第50-62页 |
·植物油与矿物柴油的混合加氢反应 | 第50-51页 |
·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51-55页 |
·柴油中加入棕榈油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柴油中加入棕榈油对脱氮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工艺条件影响规律的考察 | 第55-61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氢油体积比的影响 | 第57-58页 |
·空速的影响 | 第58-60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生物柴油基础物性的研究 | 第62-84页 |
·原料的基本性质 | 第62-63页 |
·生物柴油基础物性 | 第63-69页 |
·生物柴油的蒸发性 | 第64-65页 |
·生物柴油的燃烧性 | 第65-66页 |
·柴油的流动性 | 第66-68页 |
·安全性 | 第68页 |
·腐蚀性 | 第68-69页 |
·生物柴油与其他柴油的性质对比 | 第69-71页 |
·与酯交换生物柴油性质对比 | 第69-70页 |
·与矿物柴油性质对比 | 第70-71页 |
·调合油性质 | 第71-76页 |
·生物柴油与胜华直馏柴油 | 第72-73页 |
·生物柴油与克拉玛依柴油 | 第73-74页 |
·生物柴油与0#柴油 | 第74-75页 |
·生物柴油与-10#柴油 | 第75-76页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研究 | 第76-82页 |
·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主要成分对比 | 第76-80页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改善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