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关于农户分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关于农业微观组织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2 农户分化及农业微观组织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 ·农户分化 | 第17-18页 |
| ·农户分化的定义 | 第17页 |
| ·农户分化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 ·农业微观组织 | 第18-20页 |
| ·农业微观组织是构成一个社会农业经济的基础经济组织 | 第18页 |
| ·农业微观组织的构成 | 第18-20页 |
| 3 我国农户分化及农业微观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0-34页 |
| ·我国农户分化的历程 | 第20-22页 |
|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户分化 | 第20页 |
|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户分化 | 第20-22页 |
| ·我国农户分化的现状及特点 | 第22-26页 |
| ·我国农户分化的现状 | 第22-23页 |
| ·我国农户分化的特点 | 第23-26页 |
| ·我国农业微观组织的变迁历程 | 第26-27页 |
| ·农业互助组阶段(1951-1952 年) | 第26页 |
| ·初级社阶段(1953-1954 年) | 第26页 |
| ·高级社阶段(1955-1957 年) | 第26页 |
| ·人民公社阶段(1958-1978 年) | 第26-27页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1978-1988 年) | 第27页 |
| ·多种组织形式共同发展阶段(1989 年至今) | 第27页 |
| ·农户分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微观组织的主要类型 | 第27-29页 |
| ·农业家庭经营 | 第27-28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28-29页 |
| ·农户分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发育中的主要问题 | 第29-34页 |
| ·农业家庭经营的弱点 | 第29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 4 农户分化与现代农业微观组织的发育机制 | 第34-39页 |
| ·农户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 第34-36页 |
| ·现代农业 | 第34页 |
| ·农户分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农户分户在与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关系 | 第36-39页 |
| ·现代农业微观组织 | 第36-37页 |
| ·农户分化对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影响 | 第37-39页 |
| 5 关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构想 | 第39-53页 |
|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构建 | 第39-41页 |
| ·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分化现状 | 第39页 |
| ·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 | 第39-41页 |
|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选择 | 第41-48页 |
| ·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分化现状 | 第41-43页 |
|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选择 | 第43-48页 |
|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构建 | 第48-53页 |
| ·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分化现状 | 第48-50页 |
|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选择 | 第50-53页 |
| 6 完善我国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发育机制的建议 | 第53-58页 |
| ·现代农业微观组织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第53页 |
| ·现代农业微观组织的创建要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 | 第53页 |
| ·农业微观组织的发展要合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 | 第53-55页 |
| ·农业微观组织的创新要始终坚持“整体稳定,个体创新”的原则 | 第55页 |
| ·国家应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创造有利的宏观条件 | 第55-58页 |
| ·提供合理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保障 | 第55-56页 |
| ·保护耕地,构建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 第56页 |
| ·坚持科教兴农,真正实现科技下乡 | 第56页 |
|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现代农业微观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 第56-58页 |
| 7 结语 | 第58-60页 |
| ·研究现状 | 第58页 |
| ·局限性 | 第58-59页 |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