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NF-κB/IκB系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实验研究第11-37页
 技术路线图第11-12页
 实验一 DVT 大鼠中性粒细胞中 NF-κBP65 的表达以及中药的调控作用第12-19页
  一、实验材料第12-13页
   (一) 实验动物第12页
   (二) 实验主要试剂第12页
   (三) 实验主要仪器第12页
   (四) 实验主要器械和材料第12-13页
   (五) 实验药物第13页
  二、实验方法第13-16页
   (一) 实验分组第13-14页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第14页
   (三) 模型制备第14页
   (四) 取材方法第14-15页
   (五) 检测方法第15-16页
   (六) 统计方法第16页
  三、实验结果第16-19页
 实验二 NF-κBP65/IκBa 及 ICAM-1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中药 的干预作用第19-33页
  一、实验材料第19-20页
   (一) 实验动物第19页
   (二) 实验主要试剂第19页
   (三) 实验主要仪器第19-20页
   (四) 实验主要器械和材料(同实验一)第20页
   (五) 实验药物(同实验一)第20页
  二、实验方法第20-22页
   (一) 实验分组(同实验一)第20页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一)第20页
   (三) 模型制备(同实验一)第20页
   (四) 取材方法第20页
   (五) 检测方法第20-22页
   (六) 统计方法第22页
  三、实验结果第22-33页
   (一) 治疗组及各对照组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 NF-κBP65 水平的表达第22-26页
   (二) 治疗组及各对照组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 IκBα 水平的表达第26-29页
   (三) 治疗组及各对照组静脉壁中ICAM-1 水平的表达(见表6)第29-30页
   (四) 治疗组及各对照组静脉壁中中性粒细胞的表达(见表7)第30-33页
 实验三 消栓通脉颗粒对DVT 大鼠静脉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第33-37页
  一、实验材料(同实验二)第33页
  二、实验方法第33-34页
   (一) 实验分组(同实验二)第33页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二)第33页
   (三) 模型制备(同实验二)第33页
   (四) 取材方法(同实验二)第33页
   (五) 检测方法第33-34页
  三、治疗组及各对照组对静脉血管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第34-37页
   (一) 肉眼观察第34页
   (二) 光镜下观察第34-35页
   (三) 扫描电镜下观察第35-37页
讨论第37-56页
 一、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第37页
 二、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机探讨第37-38页
 三、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第38-49页
  (一) 炎症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第38-40页
  (二) 中性粒细胞与血栓形成第40-42页
  (三) 黏附分子与血栓形成第42-44页
  (四) 核转录因子与血栓形成第44-49页
 四、消栓通脉颗粒的处方依据第49-50页
  (一) 药物组成第49页
  (二) 方药分析第49页
  (三) 消栓通脉颗粒组成药味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49-50页
 五、消栓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机制研究第50-55页
  (一) 消栓通脉颗粒抑制了中性粒细胞中 NF-κBP65 的表达第50-51页
  (二) 消栓通脉颗粒抑制了血管壁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第51-52页
  (三) 消栓通脉颗粒抑制了血管壁ICAM -1 的表达第52页
  (四) 消栓通脉颗粒抑制了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 NF-κBP65 的表达第52-53页
  (五) 消栓通脉颗粒抑制了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 IκBα 的降解第53-54页
  (六) 消栓通脉颗粒具有促进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第54-55页
 六、本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55-56页
  (一) 创新点第55页
  (二) 不足之处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综述第64-78页
附录第78-85页
发表论文及著作及科研情况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详细摘要第87-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夏白术天麻汤用半仿生—生物酶法提取的系统研究
下一篇:血浊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