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引言 | 第17-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1页 |
·纤维细胞次生壁纵向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纤维细胞纵向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纤维束纵向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宏观纵向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研究评述 | 第30-31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毛竹纤维细胞次生壁的纵向力学性质 | 第34-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42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2页 |
·试验结果 | 第42-46页 |
·微管束不同位置处纤维细胞次生壁的力学性质 | 第42-44页 |
·不同竹龄毛竹纤维细胞次生壁的弹模 | 第44页 |
·不同竹龄毛竹纤维细胞次生壁的硬度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纤维在微管束中的位置对细胞次生壁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46-48页 |
·竹龄对毛竹纤维细胞次生壁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毛竹纤维细胞纵向力学性质 | 第50-6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7页 |
·材料 | 第51页 |
·方法(单纤维拉伸技术) | 第51-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不同竹龄毛竹单纤维的力学性质 | 第58-64页 |
·不同竹龄毛竹单纤维的断口特征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毛竹与木材纤维细胞及细胞次生壁力学性质比较 | 第67-8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8-70页 |
·材料 | 第68-69页 |
·方法 | 第69-7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0-86页 |
·马尾松单纤维和细胞壁的力学特性 | 第70-77页 |
·毛竹和马尾松单纤维力学特性对比 | 第77-82页 |
·毛竹和马尾松单纤维细胞壁力学特性对比 | 第82-85页 |
·毛竹和马尾松单纤维细胞断口特性对比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毛竹纤维束的纵向力学性质 | 第88-9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8-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毛竹宏观薄片纵向力学性质 | 第94-10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4-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2页 |
·纵向力学特性 | 第97-100页 |
·断口形貌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毛竹纤维多尺度力学性质及其与宏观力学的关系 | 第103-111页 |
·毛竹纤维细胞和次生壁纵向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104-106页 |
·毛竹纤维细胞和纤维束纵向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106页 |
·毛竹纤维束和宏观薄片纵向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106-109页 |
·毛竹宏观薄片和标样纵向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1-116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创新点 | 第113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