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警告指示信号装置图标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 第8-10页 |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 第8页 |
·人在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8-9页 |
·人机系统的分类 | 第9页 |
·人机界面 | 第9-10页 |
·国内外图标研究的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汽车室内图标评价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实验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实验设备与软件 | 第15-18页 |
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图标评价方法概述 | 第18-28页 |
·人机工程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仿真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基于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语义微分法 | 第20页 |
·基于灰色理论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图标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21-24页 |
·直选法 | 第21-22页 |
·主观评价法 | 第22页 |
·访谈法 | 第22页 |
·问卷法 | 第22页 |
·反应时法 | 第22-23页 |
·混淆矩阵法 | 第23-24页 |
·目前国标中明确规定的图标及其作用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直选法的实验 | 第28-32页 |
·实验要求 | 第28-32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4 基于反应时测试法及主观评价法的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反应时测试法实验 | 第32-36页 |
·反应时测试的目的及意义 | 第32-33页 |
·反应时法实验设计 | 第33页 |
·具体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基于主观评价法的分析 | 第36-38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6-38页 |
5 基于Matlab的图标评价系统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38-48页 |
·图标评级标准建立 | 第38-45页 |
·均值评分标准 | 第38-40页 |
·反应时间均值评分标准 | 第38-39页 |
·主观评价法得分均值评分标准 | 第39页 |
·均商值评分标准 | 第39-40页 |
·方差评分标准 | 第40-44页 |
·反应时间方差评分标准 | 第40-41页 |
·主观评价法得分方差评分标准 | 第41-43页 |
·均商值方差评分标准 | 第43-44页 |
·数学期望 | 第44-45页 |
·数学期望评分标准 | 第44-45页 |
·操作界面及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6 图标改进研究及建议 | 第48-54页 |
·人与图标的识别交互过程 | 第48页 |
·搜索图标 | 第48页 |
·执行动作 | 第48页 |
·效果评估 | 第48页 |
·图标的设计原则 | 第48-50页 |
·图标的改进建议 | 第50-52页 |
·用户选择 | 第51页 |
·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7 结论与创新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A附录一 | 第62-64页 |
B附录二 | 第64-65页 |
C附录三 | 第65-68页 |
D附录四 | 第68-72页 |
E附录五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