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相颗粒强化膜吸收传质的模型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膜吸收技术概述 | 第14-15页 |
·膜吸收技术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膜吸收技术的研究重点 | 第15页 |
·膜吸收过程传质模型 | 第15-26页 |
·经典气液传质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膜吸收过程传质关联式 | 第17-23页 |
·膜吸收过程传质微分方程 | 第23-25页 |
·传质模型求解方法 | 第25-26页 |
·分散相粒子强化传统气液传质机理 | 第26-32页 |
·增强因子的定义 | 第27-28页 |
·分散相细颗粒对气液传质的影响 | 第28-30页 |
·分散相颗粒强化气液传质机理 | 第30-3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无分散相微粒存在时膜吸收过程的模型化研究 | 第34-52页 |
·膜的微观结构 | 第34-35页 |
·膜吸收过程传质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模型假设 | 第35-37页 |
·物理膜吸收 | 第37页 |
·化学膜吸收 | 第37-39页 |
·传质微分方程的离散 | 第39-46页 |
·控制容积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物理吸收传质微分方程内部节点的离散 | 第40-41页 |
·化学吸收传质微分方程内部节点的离散 | 第41-43页 |
·外部节点的离散处理及边界条件的分析 | 第43-46页 |
·离散方程组求解 | 第46-48页 |
·膜接触器搅拌转速的表征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固相粒子强化膜吸收传质过程的模型 | 第52-74页 |
·引言 | 第52页 |
·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52-58页 |
·模型假设 | 第52-53页 |
·模型建立 | 第53-56页 |
·模型参数 | 第56-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70页 |
·膜接触器搅拌转速的影响 | 第58-61页 |
·粒子固含率及液相吸收剂流量的影响 | 第61-65页 |
·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65-68页 |
·吸收剂pH的影响 | 第68-69页 |
·吸收剂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第三相粒子强化膜吸收过程的实验验证 | 第70-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实验与模型的对比结果与讨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