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4页 |
·地质缺陷岩体处理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16页 |
·杨房沟水电站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8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1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20页 |
·区域地形地貌 | 第20页 |
·区域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1页 |
·新构造活动性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地层岩性 | 第22-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3-25页 |
·地应力场特征 | 第25-26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第3章 坝区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 第28-43页 |
·结构面分级分类 | 第28-30页 |
·结构面分级 | 第28-29页 |
·结构面分类 | 第29-30页 |
·杨房沟坝区不同等级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 | 第30-36页 |
·断层类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 第30-32页 |
·节理裂隙工程地质特征 | 第32-36页 |
·岩体结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3页 |
·岩体结构分类 | 第36-39页 |
·岩体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第4章 岩体风化、卸荷研究 | 第43-55页 |
·杨房沟风化岩体特征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岩体风化分带量化指标的确定 | 第44-45页 |
·两岸斜坡及河床岩体风化综合分带 | 第45-53页 |
·不同平面高程岩体风化综合分带 | 第45-49页 |
·各勘线岩体风化综合分带 | 第49-53页 |
·杨房沟岩体卸荷特征 | 第53-55页 |
·岩体卸荷分带量化指标 | 第53-54页 |
·岩体卸荷分带特征 | 第54-55页 |
第5章 坝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 | 第55-86页 |
·岩体质量的分级标准 | 第55-60页 |
·水力发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G850287-2006) | 第56-58页 |
·地质力学RMR 分类 | 第58-59页 |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 第59-60页 |
·岩体质量分级基本指标 | 第60-66页 |
·岩石质量 | 第60-63页 |
·岩体完整性 | 第63页 |
·岩体声波波速 | 第63-64页 |
·岩体风化卸荷 | 第64-65页 |
·各种定量的单因素指标的相关性 | 第65-66页 |
·坝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 | 第66-82页 |
·平硐内岩体质量分级 | 第66-72页 |
·钻孔内岩体质量分级 | 第72-75页 |
·坝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原则 | 第75-76页 |
·各类岩体分布特征 | 第76-82页 |
·建基岩体力学参数取值 | 第82-86页 |
·变形参数取值 | 第82-85页 |
·抗剪强度取值 | 第85-86页 |
第6章 杨房沟建基岩体综合评价及地质缺陷处理 | 第86-99页 |
·建基可利用岩体分析 | 第86-89页 |
·拱坝建基面的基本要求 | 第86页 |
·建基各类岩体综合评价 | 第86-88页 |
·建基可利用岩体分析 | 第88-89页 |
·杨房沟电站建基面选择 | 第89-93页 |
·建基面选择方案一 | 第90-91页 |
·建基面选择方案二 | 第91-93页 |
·建基面比选 | 第93页 |
·建基岩体地质缺陷处理 | 第93-98页 |
·影响建基岩体的断裂构造处理 | 第94-97页 |
·缓倾裂隙发育对建基岩体影响的处理 | 第97页 |
·风化、卸荷对建基岩体影响的处理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