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毛竹林形态结构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毛竹林施肥研究 | 第11-13页 |
·林冠结构、辐射传输与冠层光合作用研究 | 第13-15页 |
·冠层形态 | 第13页 |
·林冠光能辐射传输 | 第13-14页 |
·冠层光合作用 | 第14页 |
·冠层光合作用的模型模拟 | 第14-15页 |
·林木光合作用研究 | 第15-19页 |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 第16页 |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 第16-19页 |
·光照 | 第17页 |
·温度 | 第17页 |
·水分 | 第17-18页 |
·养分供应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样地设置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毛竹冠层叶片特征及分布 | 第21页 |
·样株选择 | 第21页 |
·千叶重 | 第21页 |
·相对叶绿素含量 | 第21页 |
·单叶面积 | 第21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21页 |
·叶片在各冠层的分布 | 第21页 |
·毛竹光合能力的测定 | 第21-22页 |
·样株选择 | 第21-22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2页 |
·光响应的测定 | 第22页 |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22页 |
·毛竹秆形结构的测定 | 第22-23页 |
·样株选择 | 第22页 |
·秆高与枝下高测定 | 第22-23页 |
·节间长测定 | 第23页 |
·秆重、壁厚的测定 | 第23页 |
·竹林生物量调查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施肥对毛竹冠层叶片特征及分布的影响 | 第24-27页 |
·单叶面积及千叶重 | 第24-25页 |
·竹冠叶片分布 | 第25-26页 |
·不同施肥处理毛竹SPAD值比较 | 第26-27页 |
·叶面积指数(LAI) | 第27页 |
·施肥对毛竹秆形的影响 | 第27-32页 |
·毛竹高度和竹节数量 | 第27-28页 |
·竹节节间长度 | 第28-29页 |
·竹秆重量分布 | 第29-30页 |
·毛竹壁厚度 | 第30页 |
·施肥对毛竹削尖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施肥对毛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2-40页 |
·不同施肥处理毛竹光响应比较 | 第32-34页 |
·不同时期的光响应变化及曲线拟合 | 第32-33页 |
·光响应曲线参数及方差分析 | 第33-34页 |
·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的日变化 | 第34-39页 |
·环境因子的日变化 | 第34-35页 |
·施肥对毛竹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施肥对毛竹蒸腾速率(Tr)日变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施肥对毛竹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施肥对毛竹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施肥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 第40-43页 |
·施肥对立竹密度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竹数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竹胸径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3-46页 |
·施肥对毛竹冠层叶片特征及分布的影响 | 第43页 |
·施肥对毛竹秆形的影响 | 第43-44页 |
·施肥对毛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光响应 | 第44页 |
·光合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 第44-45页 |
·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 | 第45-46页 |
·施肥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