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形飞行器结构实现机制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4-15页 |
| §1.2 智能变形飞行器概念由来与分类 | 第15-21页 |
| ·仿生学的启发 | 第15-18页 |
| ·飞行器技术发展的催生 | 第18-19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 第19-20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基本分类 | 第20-21页 |
| §1.3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研究进展 | 第21-32页 |
| ·内流部件可变形飞行器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外流部件可变形飞行器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 §1.4 飞行器可变形结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32-44页 |
| ·飞行器可变形结构的发展阶段 | 第32-35页 |
| ·智能材料与智能材料结构 | 第35-37页 |
| ·智能变形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 第37-38页 |
| ·基于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分布式变形结构 | 第38-40页 |
| ·基于新型复合机构的大尺度智能变体结构 | 第40-43页 |
| ·智能变形结构中的关键问题 | 第43-44页 |
| §1.5 本论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44-48页 |
| ·论文内容 | 第44-46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46-48页 |
| 第2章 飞行器智能变形结构设计基础 | 第48-86页 |
| §2.1 引言 | 第48页 |
| §2.2 飞行器智能变形结构原理与特性 | 第48-51页 |
| ·基本概念和分类 | 第48-49页 |
| ·气动收益与尺度效应 | 第49-51页 |
| §2.3 飞行器智能变形结构的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51-63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结构力学 | 第51-52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结构力学模型 | 第52-54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54页 |
| ·智能变形飞行器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54-63页 |
| §2.4 头部智能变形结构设计研究 | 第63-72页 |
| ·电机差动斜面全向偏转变形结构 | 第64页 |
| ·全向偏转变形结构的力学建模 | 第64-66页 |
| ·全向偏转变形结构的控制方法 | 第66-68页 |
| ·头部偏转变形气动性能风洞测试 | 第68-72页 |
| §2.5 机翼智能变形结构设计研究 | 第72-83页 |
| ·可变后掠翼结构技术 | 第72-77页 |
| ·单曲柄双摇杆可变后掠翼机构 | 第77页 |
|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的统一模型 | 第77-79页 |
| ·同步性能优化问题求解 | 第79-83页 |
| ·优化设计算例 | 第8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 第3章 SMA智能材料热/力耦合特性与力学建模 | 第86-124页 |
| §3.1 引言 | 第86页 |
| §3.2 SMA准静态热/力耦合特性与本构模型 | 第86-102页 |
| ·SMA准静态热/力耦合特性 | 第86-91页 |
| ·Tanaka系列本构模型 | 第91-102页 |
| ·其它SMA本构模型 | 第102页 |
| §3.3 SMA约束态相变热/力耦合特性 | 第102-107页 |
| ·实验方案 | 第102-103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3-105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5-107页 |
| §3.4 SMA不完全相变热/力耦合特性 | 第107-111页 |
| ·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 | 第107-108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8-111页 |
| §3.5 SMA应变率相关热/力耦合特性 | 第111-115页 |
| ·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 | 第111-113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13-115页 |
| §3.6 SMA智能机电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 第115-123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115-118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状态空间描述 | 第118页 |
| ·动力学建模实例 | 第118-120页 |
| ·SMA智能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 | 第120-123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第4章 基于SMA的新型致动器设计原理与实验 | 第124-156页 |
| §4.1 引言 | 第124-125页 |
| §4.2 新型SMA直线致动器原理与实验 | 第125-136页 |
| ·新型SMA直线致动器结构原理 | 第125-127页 |
| ·并联模式SMA直线致动器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127-132页 |
| ·混联模式SMA直线致动器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132-134页 |
| ·原理样机研制与实验测试 | 第134-136页 |
| §4.3 SMA全向偏转致动器原理与实验 | 第136-147页 |
| ·SMA全向偏转致动器结构原理 | 第136页 |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136-138页 |
| ·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 | 第138-141页 |
| ·系统仿真分析 | 第141-145页 |
| ·样机研制与实验测试 | 第145-147页 |
| §4.4 SMA丝新型电热控制方法 | 第147-154页 |
| ·新型电热控制方法原理 | 第147页 |
| ·热力学系统建模 | 第147-150页 |
| ·仿真与实验测试 | 第150-1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 第5章 超弹性蜂窝芯复合蒙皮结构原理与优化设计 | 第156-172页 |
| §5.1 引言 | 第156页 |
| §5.2 超弹性蜂窝芯复合蒙皮结构原理 | 第156-160页 |
| ·可变形蒙皮结构的变形实现机制 | 第156-157页 |
| ·超弹性蜂窝芯复合蒙皮结构 | 第157-158页 |
| ·超弹性蜂窝芯结构的变形机制与变形特性 | 第158-160页 |
| §5.3 超弹性蜂窝芯复合蒙皮结构优化设计 | 第160-167页 |
| ·单轴伸缩大变形超弹性蜂窝芯结构优化设计 | 第160-163页 |
| ·类蛇形环构型超弹性蜂窝芯结构建模分析 | 第163-164页 |
| ·负泊松比超弹性蜂窝芯结构优化设计 | 第164-167页 |
| §5.4 超弹性复合蒙皮结构制作与实验 | 第167-171页 |
| ·单轴伸缩大变形超弹性蜂窝芯结构 | 第167-170页 |
| ·负泊松比超弹性蜂窝芯结构 | 第170-1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72-17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172-17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173-1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6-18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