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任务 | 第10页 |
·2008北京奥运会之前志愿服务情况 | 第10页 |
·2008北京奥运会中志愿服务情况 | 第10页 |
·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志愿服务情况 | 第10页 |
·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 第10页 |
·访谈专家,提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建议 | 第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关于志愿者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体育志愿者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奥运会志愿者的研究 | 第12-13页 |
·当前研究的主要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的滞后性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广,但缺乏系统性,数量也较少 | 第14页 |
·实证研究偏多,理论研究较少 | 第14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4页 |
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志愿者的概念 | 第15页 |
·体育志愿者的概念 | 第15页 |
·奥运会志愿者的概念 | 第15-16页 |
·赛会志愿者概念 | 第16页 |
·志愿服务的概念 | 第16页 |
5 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国外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国外志愿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6-17页 |
·当今国外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 | 第17-18页 |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我国志愿服务的思想起源 | 第18页 |
·我国当代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 | 第18-19页 |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三种类型 | 第19页 |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6 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分析 | 第20-28页 |
·奥运会之前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 第20-24页 |
·政府支持 | 第20-21页 |
·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 第21-22页 |
·招募选拔 | 第22-23页 |
·培训 | 第23页 |
·奥运赛前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 第23-24页 |
·奥运会中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 第24-25页 |
·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参与人群及规模 | 第24-25页 |
·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服务情况 | 第25页 |
·奥运会后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 第25-28页 |
·志愿服务备受关注 | 第26页 |
·志愿服务组织团体逐渐增多 | 第26-27页 |
·大型赛事志愿服务不断提升 | 第27-28页 |
7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成功与不足 | 第28-32页 |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取得的成功 | 第28-30页 |
·志愿服务工作宣传细致、到位 | 第28页 |
·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 | 第28-29页 |
·专业化,国际化的培训 | 第29页 |
·国际友人高度评价,志愿服务展示中国良好形象 | 第29-30页 |
·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思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 第30页 |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不足 | 第30-32页 |
·志愿者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缺乏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 第31页 |
·政府官办性大 | 第31-32页 |
8 提升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水平建议 | 第32-34页 |
·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 第32页 |
·提升志愿组织的社会地位 | 第32-33页 |
·加快体育志愿服务立法工作,保障体育志愿者权益 | 第32页 |
·减少政府行为对体育志愿者组织的干预,变政府管理为有序引导 | 第32-33页 |
·完善激励机制 | 第33页 |
·提升志愿服务理念,转变传统志愿服务思想 | 第33页 |
·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33-34页 |
·弘扬奥运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 第34页 |
9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件1 | 第39-40页 |
附件2 | 第40页 |